(
课件网) 【字词】 弧 hú 炽热 chì 轮廓 kuò 俯瞰 kàn 模拟 nǐ 遨游 áo 严谨 jǐn 稠密chóu 概率 gài 烧灼 zhuó 无虞 yú 五脏六腑 屏息凝神 bǐng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词语】 2.应付自如 3.本末倒置 4.耐人寻味 1.释 然 5.惊心动魄 6.遨 游 7.屏息凝神 8.无 虞 4.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1.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3.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8.不用忧虑。 5.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6.漫游;游历。 7.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9.比喻沉重的负担,非常重大的责任。 9.千钧重负 古人的飞天梦 明朝一个受朱元璋封官为万户的人,原名叫陶成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晚年坐在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举着两只大风筝,想借助风筝的力量和火箭的推力飞向天空。但是刚滑出去没多远,火箭爆炸了,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这个“世界航天第一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中国人命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飞天梦,从远古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文学本就是人们内心世界的艺术反映,飞向太空去探知地球以外的奥秘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航天人一次又一次挑战着古人遥不可及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古人飞天的梦想。 杨利伟 22.太空一日 1 2 3 4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返回地球 3 神秘的敲击声 所闻 我看到了什么 所见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火箭升空 1 太空一日 太空飞行 2 2003年10月15日 9:00———2003年10月16日 6:23 遨游太空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6秒的共振 第二次意外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一次意外 第三次意外 第四次意外 第五次意外 本末倒置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神秘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开伞震动很大 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遨游太空 【分享】 杨利伟细致分享太空飞行过程中的情况和感受,有何用意? 从中我们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导学二+三) 【琢磨】 结合课文P145第三题,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共振的威力 19世纪初,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法国昂热市一座大桥,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且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 后经调查,造成这次惨剧的罪魁祸首,正是共振!因为大队士兵齐步走时,产生的一种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限度直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裂了。 失重状态下的“本末倒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