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0253

12.1.2定义、定理与证明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9-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3993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1.2,定义,定理,证明,课件,29张
  • cover
(课件网) 12.1.2定义、定理与证明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2025新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定义、定理与证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定义、定理与证明的概念,清晰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理解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掌握常见数学定理的内容;学会运用定义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能够规范书写证明过程,包括已知、求证、证明等环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实例,引导学生经历从命题到定义、定理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进行证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逻辑知识的探索欲望,感受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在探究定义、定理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定义、定理与证明的概念,明确它们在数学体系中的作用;能够熟练运用定义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规范,这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和进行逻辑推理的重要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证明的逻辑过程,能够准确地从题目中分析出已知条件和需要证明的结论,并合理选择定义、定理进行推理;在复杂的证明问题中,理清证明思路,避免出现逻辑错误,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定义、定理与证明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确保学生理解核心知识和关键内容。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实例,自主探究定义、定理与证明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范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运用定义、定理进行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和书写规范。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同探讨证明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练习巩固法: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定义、定理进行证明的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回顾命题相关知识:提问学生命题的定义、结构和分类,让学生举例说明真命题和假命题,如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是真命题,“相等的角是同位角” 是假命题,强化学生对命题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在数学中,有些真命题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被大家公认的,有些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些真命题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在判断一个命题真假时,常常需要进行推理,这个过程就是证明。那么,什么是定义、定理和证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由此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 定义、定理与证明。 (二)新课讲授 定义的概念(10 分钟)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数学定义,如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语句,分析它们的特点。 归纳定义:通过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定义的概念: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强调定义是明确界定某个概念的语句,它具有准确性和唯一性。 练习巩固:让学生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定义: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判断后,教师进行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