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0268

12.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10-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5153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2.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2025新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清晰理解并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裁剪、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逻辑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 “等边对等角” 和 “三线合一” 性质的探索、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性质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以及性质的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和逻辑推理思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通过讲授法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运用演示法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折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法自主发现性质,利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图片,如金字塔、衣架、交通标志等,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中都包含了哪种几何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出等腰三角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提问学生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情况,进一步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同时介绍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等概念。 (二)探索新知(20 分钟) 动手操作,发现性质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裁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具体操作如下:将长方形纸片对折,在折痕一侧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一条边与折痕重合,另外两条边在长方形纸片上,然后沿所画三角形的边裁剪,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引导学生将裁剪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对称轴对折,观察重合的线段和角,提问学生:“通过对折,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点?”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等腰三角形可能具有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猜想。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重要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 “三线合一”)。 逻辑推理,证明性质 证明 “等边对等角” 引导学生将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已知:在△ABC 中,AB = AC。求证:∠B = ∠C。 启发学生思考证明角相等的方法,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教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作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作顶角平分线 AD、底边上的中线 AD 或底边上的高 AD。 选择作顶角平分线 AD 的方法进行证明,教师在黑板上详细板书证明过程: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AB = AC(已知), ∠BAD = ∠CAD(已证),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 ≌△ACD(SAS), 所以∠B =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让学生尝试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中线 AD 和底边上的高 AD)进行证明,然后请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证明 “三线合一” 引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