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法西斯的兴起和内外政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九一八事变及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希特勒上台及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认识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及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培养 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理解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德、日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 动本性;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绥靖政策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法西斯的兴起 1、背景⑴历史:①德、日、意三国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②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现实:德意日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 ⑶个人因素: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等的野心与宣传,赢得了统治阶级与部分民众支持。 2、 3、纲领和目标 ⑴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 ⑵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 ⑶宣传: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 4、发展:⑴20C20S,德国和日本法西斯运动没有大的进展。⑵1922年意大利建立了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 活动2【讲授】二、法西斯势力的活跃 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⑴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⑵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⑶影响:①普通民众:苦难深重,渴望改变现状。②法西斯势力:乘机活跃,尤其是德国与日本。③国际局势: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激烈,矛盾激化。④美英等民主国家:利用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广阔优势, 建立起排他性的美元与英镑集团。 2、表现:为摆脱危机,德国和日本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建立法西斯专政 活动3【讲授】三、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原因: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大陆政策” ; ②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削弱了日本在东北的势力;③日本军部确定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方针,关东军是急先锋。 2、概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此后日军占领东北全境。自我测评2 3、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1936年 “二二六”政变后,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体制; ②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路的开端,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③日本民众中出现支持战争的狂热。 活动4【讲授】四、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原因:①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②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 ③ 资产阶级的支持。 2、目的:强调政权的阶级属性:反社会主义与侵略扩张。 3、标志:① 1932年, 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② 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自我测评2 4、活动:①政治:实行纳粹党的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确立了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②经济: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③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德均被限制的条款,扩军备战。 5、影响:①德国走上了对内恐怖独裁,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道路。 ②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1、法西斯兴起的原因分析: 历史原因:⑴德意日国内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氛围浓厚。三国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体系的束缚。⑵现实原因:战后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三国的统治危机;其国内的大资产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⑶个人因素: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个人野心与蛊惑宣传取得了统治者与民众的支持。⑷日本还有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狭小,军部法西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