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中的第二框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这一单元的总结和提升,本课是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延续,也是对第八课、第九课的深化,更是在为九年级实现中国梦、担当历史使命做好铺垫。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上一节课中,学生已了解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只有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发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的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重任,绽放青春的光彩。将对社会的责任上升到对国家的责任,是本册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该课所涉及的主题内含“弘扬时代精神 厚植爱国主义情———,小学阶段在《走进新时代 做好新时代好少年》这一课就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和当代青少年肩负的时代使命,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如何做好新时代好少年。初中阶段《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培养实干精神和学好本领为将来投身于国家建设奠定基础的朴素爱国情感及勇担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参与意识。高中阶段《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等政治素养。大学阶段《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做新时代忠诚爱国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这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学情分析 今天的成就是由劳动实现的,未来的辉煌更需要实干创造,中国梦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通过劳动、实干来实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以至于轻视劳动,有的甚至出现对某些岗位的劳动有歧视、厌烦等错误态度。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美好的未来自然会实现,对只有辛勤劳动、艰苦付出才能实现梦想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实干精神,不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认识青少年自身的责任,总觉得国家的发展是成人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很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劳动的重要,感受劳动、实干的价值与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弘扬实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勇担历史重任。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热爱祖国,理解今天的成就都是由人民的劳动创造的。2、道德修养树立起劳动不分贵贱、尊重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观念,领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传承勤劳肯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法治观念认识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积极承担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4、健全人格:培养家国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5、责任意识: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承担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社会,关爱祖国,增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懂得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难点:建设美好祖国,青少年该如何做 五、教法学法 1、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法2、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 视频《非凡的成就 宣城这十年》 通过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宣城十年的变化,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新课讲授总议题:天下兴亡 匹夫如何担责 子议题一:往昔已展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