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3840

九上第一单元写作 《尝试创作》课件+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38522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课件,教案
    (课件网) 尝试创作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课》 第一单元 新课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习写诗歌。 学习目标 1.借助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学综合素养。(重点) 2.体会诗歌以精练的语言抒发的深厚情感的特点,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难点) 3.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会营造诗歌意境。(素养) 诗歌特点 1.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 2.要有鲜明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意境美。 3.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构思美、想象美。 结合前面讲解及本单元内容,分小组交流你对诗歌的认识,该怎样进行诗歌创作 诗歌的联想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节奏 明确重点 诗歌的联想 联想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沁园春·雪》 眼前所见雪景 祖国大好河山 土地上驰骋的雄主 当前的革命者 联想 诗歌的联想 云 我们久立云下 看青空踏过流浪的云马 投影 于岩峦和涧谷之间 共阴晴舒卷 任朝夕点染 随四季更变 我们深坐云端 借柔风行过飘摇的云船 逐浪 于历史和未来之间 青云之志是少年的烂漫 浮云蔽日是士人的悲叹 坐看云起是哲人的超然 我们终归云梦 云是时空的传说 云是风雨的寓言 联想 诗歌的联想 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第三、四句却写家人谈论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联想,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 诗歌的联想 借助联想,跨越时间,由眼前想到过去,以过去写现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考:这首词是如何写出而今之“愁”的? 上片回想自己青春年少时候,纯真烂漫,对于“愁”没有深切体验,却强说愁。下片写现在的愁闷。国家民族的不幸,自己的坎坷经历,使作者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忧愁和悲愤,这与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有天壤之别。这样,以过去的无忧反衬出而今的“愁”之深。 诗歌的联想 借诗句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思考:这首诗后两句都提供给读者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诗歌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 《我爱这土地》 假想自己变成一只鸟 见到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等 意象 意象 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 诗歌的意象 模仿创作 《我爱这土地》 支架一: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发思念之情 支架二:最后一节诗直抒胸腿,抒写情志 诗歌的意象 溜到童年 假如我是一只风筝, 我要用回忆的丝线牵引我溜到童年: 那教我折纸飞机的玩伴, 那由蜻蜓带路赤脚嬉戏过的稻田, 那充盈着烈日和蝉鸣的悠长夏天, 还有外婆清风徐徐的蒲扇然后我长大了, 风筝也变成失群的孤雁。 为什么我对童年如此惦念 因为那时有对未来的无限想象与无尽期盼… 诗歌的意象 意象:风筝 玩伴 稻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情深意切的童年时光 夏天 蒲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