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劳的蚕宝宝》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勤劳的蚕宝宝》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奉献最美”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聚焦“奉献最美”,此课以蚕宝宝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其生长过程、外形特点与吐丝奉献行为,感受其勤劳奉献品质,培养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提升造型表现与创新思维,深化对奉献精神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且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对小动物兴趣浓厚。美术上有涂鸦基础,但造型表现弱,细节观察与描绘能力待提高。他们理解直观形象事物较易,对蚕宝宝生长过程和奉献精神理解有困难,需用生动方式引导学习。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知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外形美,体会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2. 感受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蚕宝宝时所呈现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艺术表现 1. 熟练掌握绘画蚕宝宝及相关场景的基本技巧,准确表现其形态。 2. 运用手工材料制作出形象的蚕宝宝造型,展现一定的动手能力。 创意实践 1. 在绘画和手工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为蚕宝宝设计独特的生活场景。 2. 尝试用新颖的方式组合材料,创新蚕宝宝的表现形式。 文化理解 1. 理解蚕宝宝勤劳奉献的文化内涵,体会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2. 了解与蚕文化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精准掌握蚕宝宝生长过程和各阶段外形特点,尤其是蚕幼虫特征。 2. 熟练运用绘画线条表现蚕宝宝身体结构,合理搭配色彩。 3. 学会用手工材料制作蚕宝宝造型,掌握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 1. 生动形象地表现蚕宝宝动态和生活场景,突出其活泼可爱。 2. 在作品中深刻体现蚕宝宝勤劳奉献的精神内涵。 3. 引导学生将对蚕宝宝的认识和感受,用创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蚕宝宝科普资料、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趣味导入 讲述故事导入 (1) 老师富有感情地讲述:“从前,有一位公主特别喜欢漂亮的丝绸衣服,但是丝绸非常珍贵,很难得到。有一天,公主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小虫子,它们会吐出细细长长的丝,这些丝能织成美丽的丝绸。”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完故事后,老师微笑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这种神奇的小虫子是什么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回答。 (3) 当学生回答出是蚕宝宝后,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大家真聪明,就是蚕宝宝!”然后顺势引出课题:“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蚕宝宝的世界,去认识一下这些勤劳的小家伙。”并在黑板上工整地板书课题:勤劳的蚕宝宝。 (4)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展示一些精美的丝绸制品图片,如丝绸围巾、丝绸衣服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丝绸的美丽和光滑。 (5) 老师介绍丝绸与蚕宝宝的关系:“这些漂亮的丝绸都是蚕宝宝吐的丝织成的,蚕宝宝可真是太厉害了!”引导学生对蚕宝宝产生好奇和敬佩之情。 (6) 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想知道蚕宝宝是怎么吐丝的吗?”“蚕宝宝长什么样子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7) 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情,及时调整讲述的节奏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被故事吸引。 (8)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蚕宝宝的初步印象和了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1. 认真倾听故事,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2.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 3. 观看丝绸制品图片,感受丝绸的美丽。 4. 分享自己对蚕宝宝的初步印象。 评价任务 参与度: 回答准确性: 兴趣激发度: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蚕宝宝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