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9554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5354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fèn wù wèi xīnɡ jǔ wéi mù zhǎnɡ ɡuān 细读课文,走进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大道之行也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与,同“举”。 修,培养。 1.实现大同社会的途径和前提是什么? 天下为公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细读课文,走进大同社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以……为亲 以……为子 矜,同“鳏”,老而无妻;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父母 子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0 恶,厌恶、憎恶。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图谋之心闭塞 兴起。 作乱害人。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3.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景象是怎样的?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和平安定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4.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思考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故”“是故”承上作结,是文章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 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大同社会的理想景象。 总领全文 具体阐述 总结全文 5.这种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 研读课文,理想照进现实 大同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安宁 资料助读: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社会动荡,阶级压迫,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大道之行也》仅仅 107 个字,却多次出现含“不”的否定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