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3434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1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6295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土地改革,课件,21张,PPT,内嵌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播放《土地改革》 2.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知道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土地改革的原因推导土地改革的意义,加强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加深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提升历史解释的水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土地改革,理解其对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认识到党的政策纲领在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是真的为了农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补充: 1.土地改革的历史: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中共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2.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 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950-1952年底) 阅读教材P13-14,识记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意义的基本史实; 1.土地改革的原因(背景) 1)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形势 成分 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的比例 地主 不足10% 70-80% 农民 90% 20-30% 结合上表,说一说农民穷苦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5)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6)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土地占有情况严重不均衡,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3)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有何诉求?此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解放地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目的: 补充: 1.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2.雇农是最穷的,穷到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打工,被别人雇佣。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一般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如果有轻微剥削(剥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为富裕中农(又称上中农)。如果出卖部分劳动力受轻微剥削的则是下中农。 3.富农是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土地改革的内容: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50年冬,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