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小土豆,大历史: 作物改变世界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清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从未超过一亿。 清代康熙初年,全国人口两千几百万,康熙后期估计实有五千多万。 乾隆年间猛增到两亿几千万, 嘉庆年间突破三亿, 道光年间突破四亿。 …… 地广人稀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 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 人多 (耕)地少 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明]徐渭《土豆》 一碗糊涂粥共尝,地瓜土豆且充肠。萍飘幸到神仙府,始识人间有稻粱。 ———[清]刘家谋《海音诗》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计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传入时间 “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二“皇都杂记” 土豆到中国 ①“荷兰薯”:荷占台湾期间荷兰人将马铃薯带到台湾,后经台湾海峡,传入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 ②南路:荷属爪哇传入两广,再向云贵川等西南地区传播。 ③西北路: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 土豆到中国 传入途径 南路:爪哇—两广—云贵川 荷兰—台湾—福建、广东—江浙 土豆在中国 分布:主要在西北地区。 历史学家何炳棣:近千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史上曾经有过2个长期的革命,其中之一就是马铃薯,其对“沙地、瘠壤、不能灌溉的丘陵、甚至高寒山区的利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名称众多: 马铃薯传入我国后的名称众多:土豆、阳芋、洋芋、香芋、山药蛋(豆)、地蛋、地豆、爪哇薯、洋薯等 最终北京方言土豆成为俗称正名。 材料一 在作为粮食时,就有煮熟吃、蒸熟吃、烤熟吃、和着大米饭煮食、和着其他食物煮食等吃法。在作为菜肴时,则有炒土豆丝、烩洋芋泥、土豆片和菜煮汤、洋芋蒸猪肉、土豆红烧肉等常见菜肴。今天,用现代工业方法制作的各种油炸、膨化薯片、炸薯条也流行起来,吃起来又香又脆,成为新潮的零食食品。 土豆改变中国 饮食习惯 材料二 在文学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形成了一个文学小说流派山药蛋派。 在一些地方(如甘肃定西)已经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土豆乡土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那一茬茬种土豆、吃土豆、卖土豆的人,为土豆而生,为土豆而死。他们就是文化本身。” 社会文化 材料三 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2016年2月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 主粮之一 物种 传入及发展 玉米 马铃薯和甘薯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辣椒 结合教材P8-10,完成学案:(一)美洲物种在中国的传播 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①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②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③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先在丘陵地区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其种植已遍布全国 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马铃薯国家带” “改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