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9136

4.2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68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科,2024
  • cover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第1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学会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得科学结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能用实验定量分析化学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方法,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新课导入] 回想:电解水的结论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 微观: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电解水的反应实质 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即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回想:镁条燃烧的现象:镁和氧气反应变成了氧化镁,那么在化学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了吗 你的猜想是?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还是“=”?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课程讲授] 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反应前,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吗? 2.猜想与假设 假设1:相等 假设2:不相等,质量变大 假设3:不相等,质量变小 假设4:不能确定变大还是变小 3.设计与实施实验 【实验4-1]如图4.2-1装置,锥形瓶中装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过氧化氢溶液(3%)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另将一支注射器的针头(无针筒)插入胶塞,使瓶内与大气相通。实验时,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示数变小。 【实验4-2]如图4.2-2装置,锥形瓶中装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过氧化氢溶液(3%)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示数不变。 【实验4-3]如图4.2-3 装置,锥形瓶中装入5mL硫酸铜溶液,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氯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再插入一支无针筒的针头(同[实验4-1])。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蓝色溶液颜色变浅,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天平示数不变。 【实验4-4]如图4.2-4装置,锥形瓶中装入5mL硫酸铜溶液,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蓝色溶液颜色变浅,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天平示数不变。 4.实验现象与结果,见上。 5.讨论与交流 1.为什么【实验4-1】和【实验4-2】发生的都是同一个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前者不相等而后者相等 实验【4-1】装置没有密闭,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装置;实验【4-2】装置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可以称量到所有物质。 2.我们应当以哪些实验为依据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4-2】实验【4-3】和实验【4-4】;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无数实验证明: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点: 1、适用于 “一切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