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地球和地表》 单元主题 探索地球密码,守护地表家园 课时安排 7课时 一、单元主题 探索地球密码,守护地表家园 围绕地球内部结构、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动态系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防灾减灾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地球探险局”科考任务 学生化身“地质勘探员”,接受三项任务: 1.任务一:地球引力密探(《地球引力》)———探究重力现象; 2.任务二:地球内部解码(《地球内部有什么》《地震》《火山喷发》)———探索圈层结构与地质灾害; 3.任务三:地表修复师(《地表的变化》《划伤、擦伤怎么办》)———模拟地貌演变与急救实践。 最终形成《地球勘探报告》,举办“地球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9.1 地球的圈层结构 10.4 地表形态变化 11.3 自然灾害与防治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②解释地震、火山成因; ③设计模型模拟风化、侵蚀作用; ④树立防灾自救意识。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涵盖《地球引力》、《地球内部有什么》、《地震》、《划伤、擦伤怎么办》、《火山喷发》和《地表的变化》这6课内容。 《地球引力》核心内容为通过生活现象(如苹果下落、溪水流淌)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引力的存在,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模拟实验(如磁铁吸附实验),探究地球引力的作用方式。理解地球引力是无需接触即可施加的力,影响物体运动方向(上/下)。 《地球内部有什么》核心内容为基于火山喷发、矿产开采等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分析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类比鸡蛋结构(蛋壳-地壳、蛋白-地幔、蛋黄-地核),理解地球圈层结构。认识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地震》核心内容为探究地震成因(板块挤压、断裂),分析地震危害(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学习自救方法(室内躲避、求救信号)。模拟实验(挤压毛巾、弯折树枝)观察岩层变形,理解能量释放过程。建立地震与地壳运动的因果关联,强化防灾意识。 《划伤、擦伤怎么办》以安全教育为主题,教授外伤处理步骤(清洁伤口、贴创可贴),结合地震场景延伸急救技能。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安全实践。 《火山喷发》核心内容为通过模拟实验(土豆泥+番茄酱模拟岩浆喷发)解释火山成因,分析火山利弊(形成矿产/地热资源 vs 摧毁家园)。理解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途径,与地幔运动直接相关。 《地表的变化》核心内容为探究自然因素(水流侵蚀、风蚀)和人类活动(采矿、砍伐)对地表的影响,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认识地表是动态变化的系统,人类需保护地质环境。 本单元以 “地球系统” 为核心,构建从内部到表层的知识链: 1.基础层(地球内部): 《地球内部有什么》揭示地球结构,为理解《地震》《火山喷发》提供地质学基础。 2.动力层(能量释放): 《地震》《火山喷发》聚焦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形式,解释地质灾害成因。 3.表层响应(地表形态): 《地表的变化》分析内外力(自然力+人类活动)对地表的重塑作用。 4.跨学科延伸: 1.《地球引力》解释宏观物理规律,贯穿所有地质运动; 2.《划伤、擦伤怎么办》将科学知识与安全实践结合,呼应灾害应对需求。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理解重力与地球质量的关系; 2. 解释地球圈层结构与板块运动; 3. 说明风化、侵蚀对地表的影响。 科学思维 1. 通过类比(鸡蛋模型)推理地球内部结构; 2. 基于证据分析地震预警的可行性。 探究实践 1. 制作地球圈层模型; 2. 设计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3. 用沙盘演示河流侵蚀。 态度责任 1. 形成防灾减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