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材料的性能》 单元主题 材料的奥秘:性能探索与创新应用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材料的奥秘:性能探索与创新应用 以材料科学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导热性、漂浮能力、传统陶瓷特性、保温技术及环保安全性,培养工程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未来材料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材料实验室工程师,接受五项任务: 1.导热测试官(《材料的导热性》) 2.浮力设计师(《材料的漂浮能力》) 3.陶瓷传承者(《陶瓷材料》) 4.保温创新营(《保温技术》) 5.环保安全员(《居室甲醛哪里来》) 最终完成《材料性能手册》并举办“材料科技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材料性能(导热性、漂浮能力) ②设计简单实验验证性能 ③分析材料应用中的科技与环保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材料的导热性》、《材料的漂浮能力》、 《陶瓷材料》、《保温技术》和《居室甲醛哪里来》这5课内容。 《材料的导热性》核心内容为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如金属、木材、塑料)。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如金属棒与木棒传热实验),发现金属导热性强于非金属材料。解释锅身用金属(导热快)、锅柄用塑料(隔热)的设计原理。 《材料的漂浮能力》 核心内容为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特性(如木材、泡沫塑料能漂浮,金属下沉)。测试不同材料(泡沫板、木块、铁片)的漂浮能力,探究形状对漂浮的影响。分析救生圈、浮桥的设计原理,并设计“不沉没”的物体(如橡皮泥船)。 《陶瓷材料》核心内容为认识陶瓷的特性(耐高温、耐腐蚀、易碎)及用途(瓷砖、绝缘子)。结合中国陶瓷文化,尝试制作简易泥陶模型。比较陶瓷与金属、塑料的硬度、透光性差异。 《保温技术》核心内容为探究保温原理(减少热传递),分析保温瓶结构(真空层、镀银内壁)。对比包裹棉衣与未包裹的水杯温度变化,记录数据并解释现象。设计“冬暖夏凉”房屋模型,应用隔热材料(如泡沫板)。 《居室甲醛哪里来》核心内容为研究甲醛来源(人造板材、油漆)及防治方法(通风、活性炭吸附)。测量教室甲醛浓度,设计活性炭包并测试吸附效果。强调环保材料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生活观念。 本单元以“材料性能”为核心,通过层层递进的五课内容,帮助学生从物理性质到安全应用全面理解材料科学。教学中可强化实验探究与生活实践的联结,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知识递进链: 从材料基础物理性能(导热性、漂浮能力)→ 特定材料特性(陶瓷)→ 性能应用(保温技术)→ 安全与环保(甲醛防治)。 形成“性质→特性→应用→安全”的完整认知闭环。 2.能力培养主线: (1)实验探究:每课均设计对比实验(如导热实验、沉浮测试),强化控制变量法。 (2)工程思维: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如设计保温杯、活性炭包)。 3.生活关联性: 每课均以生活场景切入(如厨房用具、救生设备、家居装修),凸显“科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理解导热性、密度、硬度等性能概念 2. 说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关系(如陶瓷耐高温)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性能规律 2. 用结构-功能模型解释保温原理 探究实践 1. 设计漂浮材料承重实验 2. 制作甲醛检测简易装置 态度责任 1. 批判性分析甲醛危害 2. 提出环保材料解决方案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初步抽象思维,喜动手实验,但需引导系统分析。 2.认知基础:已知金属导热快、木头能浮水,但对“密度”“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