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5816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3079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生活中的材料,第三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单元主题 探索材料世界,点亮智慧生活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探索材料世界,点亮智慧生活” 围绕生活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分类与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材料性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环保意识。 二、单元大情境 “小小材料科学家”实验室 学生化身“材料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玻璃、纸等材料的特性,调查生活物品的材料来源,设计新型环保材料。贯穿单元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深化学习意义。 三、课标分析 1.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2.学习内容(3-4年级):1.3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描述某些材料的透光性、导电性等,说出其主要用途; (2)区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知道材料需根据性能合理选择。 3.学段目标:能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活动总结材料特性,形成科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玻璃》、《纸》、《多变的纸》、《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这几课。 第7课《玻璃》主要以玻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拓展活动三部分,使学生认识到人们会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制作,并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 第8课《纸》从生活中常见的纸入手,通过辨认各种纸,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性能。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纸的吸水能力、结实程度等,最后通过对纸质品的认识,了解纸与生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第9课《多变的纸》进一步探讨纸的多样性和可变性,以及这些加工方法对纸的性质和用途的影响。 第10课《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旨在帮助学生区别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了解中国古代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探究材料的来源、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几课之间呈现出递进和扩展的关系。首先,通过《玻璃》一课,学生初步了解了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特性;接着,《纸》一课进一步探讨了另一种常见材料———纸的特点和用途;然后,《多变的纸》一课在纸的基础上,扩展了纸的加工方法和性质变化,使学生对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一课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理解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玻璃、纸的特性及用途,天然与人造材料的区别。 (2)理解物体形态变化时材料的本质未变。 2.科学思维: (1)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材料的性能; (2)运用分类法整理材料来源。 3.探究实践: (1)设计实验验证材料的吸水性、透明性; (2)制作“材料标本手册”记录观察结果。 4.态度责任: (1)关注材料循环利用,形成环保意识; (2)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较弱,需结合直观实验与生活实例。 2.认知基础:已学习“辨别材料”,但未系统研究特性与分类,需强化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 《玻璃》 玻璃的“透明密码” 对比不同玻璃的透光性与用途 观察玻璃切片(结合美术:绘制透光效果图) 《纸》 纸张的“秘密档案” 实验验证纸张吸水性、结实度与用途的关系 科学实验记录(数学:统计吸水量数据) 《多变的纸》 小纸张的“七十二变” 验证形态变化时材料性质不变 折纸、撕纸实验(劳动教育:制作纸艺作品)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材料来源大侦探” 分类材料来源,讨论环保问题 生活材料调查(信息技术:搜索新型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