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常见的力》 单元主题 力与生活的对话———探索力的奥秘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力与生活的对话———探索力的奥秘 以生活中常见的力(浮力、弹力、摩擦力)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实践等活动,解决真实问题:“如何用科学知识优化生活中的力现象?” 二、单元大情景 「科学探索营地之“力研究所”」 情境线索: 学生化身“小牛顿研究员”,进入科学探索营地,依次解密“浮力乐园”“弹力实验室”“摩擦力工厂”三个主题场景,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设计“力科学创意作品”完成结业挑战。 四、课标分析 1.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2.学习内容 (1)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3.2 认识常见的力(浮力、弹力、摩擦力) 3.学段目标 :(3-4年级)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能举例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设计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浮和沉》、《弹簧力的学问》、《鞋底花纹的启示》三课。 第15课《浮和沉》主要通过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让学生理解只要是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并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6课《弹簧力的学问》主要通过学生玩弹簧,亲身感受弹簧的弹力,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观察生活中运用弹力的装置有哪些。 第17课《鞋底花纹的启示》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摩擦力,感知摩擦力,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利与弊。学生将通过观察鞋底花纹、进行推拉游戏和推桌子动作等活动,明确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这三课都围绕“常见的力”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介绍了浮力、弹力和摩擦力这三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从《浮和沉》到《弹簧力的学问》再到《鞋底花纹的启示》,课程逐渐深入,从学生对力的初步感知到对力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理解浮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能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船浮于水面、弹簧秤测力)。 2.探究实践 (1)制订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如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使用工具(弹簧测力计)精准测量力的大小。 3.科学思维 (1)通过实验数据推理力的作用规律(如“弹力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对比分析不同力的异同点(浮力与弹力的方向、作用方式)。 4.态度责任 (1)养成安全操作仪器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关注“摩擦力优化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如无污染防滑材料)。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三年级学生已有“推拉产生运动”的经验,但对力的抽象概念(如浮力方向、弹力来源)缺乏系统认知。 2.学习难点:理解“下沉物体也受浮力”“弹力与形变的非线性关系”。 3.兴趣点:动手实验、角色扮演(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七、学习活动 (一)活动1:浮力探秘营(第15课) 1.活动目标:通过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受浮力”,解释救生衣原理。 2.达成方式: 实验:将钩码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2.跨学科(数学):记录数据并计算浮力大小(F浮=G-F拉)。 (二)活动2:弹力实验室(第16课) 1.活动目标:探究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模拟弹簧秤制作。 2.达成方式: 拉伸不同弹簧测拉力,绘制“形变-弹力”图表。 3.跨学科(艺术):用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并装饰。 (三)活动3:摩擦力工厂(第17课) 1.活动目标: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接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