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5879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3251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太阳与影子,第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1单元《太阳与影子》 单元主题 光影的奥秘与太阳的科学 课时安排 4课时 单元主题 “光影的奥秘与太阳的科学” 本单元以探究“太阳与影子”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影子的形成条件、变化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太阳运动与光影的密切关系。 二、单元大情景 “光影探索小队”的七日任务 班级成立“光影探索小队”,接受科学任务———帮助古人设计日晷计时工具。通过连续七天的观察、实验和制作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最终完成日晷模型设计,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主要任务如下: 任务一:破解影子之谜(探索影子的形成条件与变化) 任务二:追踪太阳的印记(分析太阳与影子的动态关系) 任务三:穿越时空的计时器(制作日晷模型,理解古人智慧)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衔接义务教育科学第3个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第9个核心概念下“宇宙中的地球”和第13个核心概念“工程设计与物化”学习内容。 (一)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1.核心概念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①描述光被阻挡时形成阻挡物影子的现象。(3-4年级) 2.核心概念九: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9.2 地球绕地轴自转 ②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3-4年级) 3.核心概念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3-4年级) (二)学生在3-4年级需要达到的学业要求如下: 1.能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学习内容3.3 ①) 2.能在教师引导下,观测和归纳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情况。(学习内容9.2 ②) 3.能完成实物模型制作,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学习内容13.3 ⑤) (三)总结 本单元通过聚焦“太阳与影子”的直观现象,以核心概念9为载体,将地球运动这一宏观概念转化为学生可观察、可操作的实践学习,完整对接课程标准对3~4年级“描述自然现象规律、运用模型解释问题”的要求,并为后续学习《地球与宇宙》领域奠定基础。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影子》《太阳和影子》和《日晷》三课内容。 《影子》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通过情境导入,提示学生探究影子与光的关系,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先引导学生思考并探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再通过观察阳光下树影、灯光下的人影以及学生间互相画影子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影子。最后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形成及变化的条件。拓展活动部分,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影子对他们的影响,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太阳和影子》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以“旗杆的影子”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分析,认识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其意义和有关作用。 《日晷》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内容以问题“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为切入点,通过“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古人计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知识。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影子形成需光源、遮挡物和屏; (2)理解太阳位置变化导致影子方向、长度规律性变化。 2.探究实践: (1)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影子形成的条件; (2)制作日晷模型,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3.科学思维: (1)通过模拟实验归纳影子的变化规律; (2)运用类比法解释日晷的计时原理。 4.态度责任: (1)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