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6113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磁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255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电磁铁,第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电磁铁》 单元主题 磁电探秘营———从电磁铁到智慧生活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磁电探秘营———从电磁铁到智慧生活” 围绕电磁铁的结构、原理与应用,探索电能与磁能的转化规律,理解科技产品中的科学原理。 二、单元情境 “电器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电磁工程师”,完成三项任务: 1.任务一:破解电磁铁密码(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极规律) 2.任务二:磁力优化实验室(设计实验验证磁力影响因素) 3.任务三:电磁创意工坊(设计电磁起重机/门铃等应用模型) 最终举办“电磁科技博览会”展示成果。 三、课标分析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3.4 电磁相互作用:描述电流的磁效应;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列举电磁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段目标 (5~6年级) 能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理解能量转化形式;分析简单技术产品的科学原理。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第15课《电磁铁(一)》 、第16课《电磁铁(二)》 和第17课《电磁铁(三)》 三课组成。 第15课《电磁铁(一)》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电磁铁的结构(铁芯、线圈),通过制作简易电磁铁(铁钉缠绕导线),探究通电生磁、断电消磁的现象。理解电磁铁的本质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并通过吸引大头针实验验证磁性变化。 第16课《电磁铁(二)》的核心内容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特性(南极S/北极N),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发现改变磁极的方法:①改变线圈缠绕方向;②改变电池正负极连接方向。 对比普通磁铁(磁极固定)与电磁铁(磁极可变)的区别。 第17课《电磁铁(三)》的核心内容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 1.线圈匝数: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吸引曲别针数量越多)。2.电流大小: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3.铁芯粗细:铁芯越粗,磁性越强。2.应用实例:电磁起重机、音箱、磁悬浮列车等。 三课之间存在递进式的知识链关系:第15课《电磁铁(一)》建立电磁铁概念,理解电能→磁能转化原理。第16课《电磁铁(二)》探究磁极特性及可控性,对比普通磁铁与电磁铁的差异。 第17课《电磁铁(三)》定量研究磁力影响因素,联系科技产品中的工程应用。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理解电磁铁的结构与磁力原理; 2.列举电磁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科学思维 1.通过对比实验归纳磁力规律; 2.运用类比法解释电能与磁能的转化关系。 探究实践 1.设计控制变量的磁力实验; 2.制作电磁起重机模型并优化方案。 态度责任 1.感受电磁技术对生活的改善; 2.树立安全用电与创新设计意识。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知电路连接、磁铁性质,但对“电生磁”缺乏系统认知。 2.学习难点:理解电流强度与磁力的非线性关系;设计多变量控制实验。 3.突破策略:用可视化实验(铁屑观察磁感线)辅助抽象概念;提供实验设计模板降低难度。 七、学习活动设计 第15课 《电磁铁(一)》 磁极“魔术师” 认识电磁铁结构与基础特性 电磁铁组成(铁芯+线圈) “通电生磁,断电消磁”原理 拆解小马达观察结构 制作简易电磁铁(铁钉+导线) 通断电吸针实验 第16课 《电磁铁(二)》 磁极“变形记” 探究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 磁极特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极改变方法(线圈方向/电流方向) 用磁针检测电磁铁磁极 对比实验:改变线圈方向或电流方向对磁极的影响 第17课 《电磁铁(三)》 磁力“优化师” 探究磁力影响因素与工程应用 磁力与线圈匝数关系 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 工程优化(电磁起重机设计) 对比实验:线圈匝数对吸针数影响 对比实验:电池数量对磁力影响 设计承重模型 单元整合 电磁科技博览会 综合应用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