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6739

第3课 寸草心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45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3课,寸草,教案,格式
  • cover
《寸草心》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寸草心》是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课程,围绕植物主题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特征,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创作,培养审美与创造力,还注重将植物奉献精神与感恩情感融入创作,实现美育与德育融合。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但观察和表达准确性不足,创作技巧欠缺。他们对植物有一定认知,对美术活动兴趣高。教学中需有趣引导,提升观察和创作能力,鼓励表达情感。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让学生从植物的生长环境、姿态等方面发现美、感受美。 艺术表现 1. 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线条和图形描绘植物轮廓与细节,掌握绘画工具使用和色彩搭配。 2. 教会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技法,如剪纸、粘贴等,创作植物主题手工作品。 创意实践 1. 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用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对植物的情感与理解。 2. 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作品具有节奏感和和谐感。 文化理解 1. 让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植物的奉献精神,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引导学生从植物奉献联想到身边人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细致观察植物特征,在创作中准确表现。 2. 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植物的方法与技巧。 3. 理解植物奉献精神,将其融入作品创作。 难点 1. 突破常规思维,创作独特新颖的植物主题作品。 2. 合理处理画面构图与布局,使作品和谐美观。 3. 通过作品传达对植物感恩、奉献等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示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合作学习法、作品赏析法 教具准备 植物图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1) 在教室前方大屏幕播放美丽的大自然纪录片片段,展示森林、草原、花园等景观,植物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有的在微风中摇曳,有的绽放花朵,还有的与小动物和谐相处。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艺术家,它创造了无数美丽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装点了我们的世界,还为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和住所。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们,奉献着自己。”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植物?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回应。 (5) 再次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美丽,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6) 展示一些不同种类植物的精美图片,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7) 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的小故事,如“有一棵大树,它一直守护着周围的小动物,为它们遮风挡雨,提供食物。” (8) 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和材料,去描绘和塑造这些可爱的植物朋友,表达我们对它们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1. 观看纪录片片段,感受植物的美丽与神奇。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欣赏教师展示的植物图片。 4. 倾听教师讲述的故事。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力: 注意力: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纪录片、展示图片和讲述故事,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 活动一:观察与感知 实地观察 (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花园或植物园中,说:“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近距离观察这些可爱的植物。大家可以用眼睛看,用手轻轻触摸,感受它们的不同。” (2)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如高大的树木、低矮的灌木、藤蔓植物等,提问“这些植物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局部特征,包括茎的粗细、长短,叶的形状、大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