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下表内容为1797—1834年间英国手织工人的工资收入情况(1先令=12便士)。据此判断,英国( ) 年份 平均每周工资收入 先令 便士 1797—1804 26 8 1804—1818 14 7 1818—1825 8 9 1825—1832 6 4 1832—1834 5 6 A.机器生产占据竞争优势 B.工人运动社会基础扩大 C.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D.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 2.1760年,伦敦的杜鲁门、汉伯里和巴克斯顿等几家酿酒厂总资产高达13万镑,但其中设备、厂房等方面所占资本仅为3万镑,约占总投资的1/4。而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为4 200镑,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等方面所占资本为3 789镑,约占总资产的90%。约这一变化说明( ) A.生产效率提升激发了工人生产的热情 B.机器生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C.工业革命提高了工厂固定资本的投入 D.劳动分工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下表内容是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一个工厂规章制度的摘录(部分)。据此推测,工厂制定规章制度的根本意图是 ( )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十一条 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第十六条 ……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A.强化纪律意识 B.追求经济效益 C.保障流水作业 D.提升管理水平 4.18世纪晚期,英国采用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资本家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 A.促进了“中间阶层”的崛起 B.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C.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 D.适应了大工厂时代的要求 5.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需要早起上班的人,会雇用“敲窗人”来叫醒自己,每周只需付约6便士。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在早上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反映出( ) A.工作时间过长使矛盾激化 B.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C.发明钟表增强了时间观念 D.工厂中有严格的规章纪律 6.1885年,盛宣怀宣布改组轮船招商局,并颁布“用人十条”,取消了招商局内部事务由众商会议协商的条款,规定招商局督办由北洋大臣专派,招商局人事任命、重大公事,皆需向北洋大臣请示。盛宣怀的这些举措( ) A.折射出晚清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B.适应了实业救国的现实需要 C.反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复杂性 D.提高了洋务企业的经营效率 7.1909年,两广总督袁树勋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曾说:“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而广招徕。”由此可知( ) A.洋务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B.政府照搬西方融资方式 C.两广地区思想最为开放 D.近代企业发展有特殊性 8.1882年,永昌机器厂在上海成立。该厂仿造意大利的缫丝机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产品畅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最高年产量近千台。材料可用来说明( ) A.洋务运动深入学习西方的技术 B.洋务运动的对外抵制作用 C.近代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D.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题组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9.下图是12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增长 B.黑死病导致英国工资下降 C.人口增长推动工资的上升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的增长 10.传统的英国社会,只有贵族、高级僧侣以及上层社会家庭的子女才普遍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陆续出现由教会设立的慈善学校、应工厂需求而开设的工厂学校以及由私人经营的私立学校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民主影响教育发展 B.政府职能演变助推教育转型 C.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D.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