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8816

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任务式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7194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1,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施耐庵(元末明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瑞,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 因目睹朝廷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心中之愤。相传罗贯中是他的门人。 施耐庵 章回体小说———即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 成书于元末明初。又名《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官逼民反”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水浒传》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 林冲,东京(今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豹子头。 他忠勇侠义,勇猛异常。林冲的妻子张氏被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他还想乘机对张氏施暴,幸亏林冲赶回得免。 之后高衙内贼心不死,撺掇他的义父高太尉以“误入白虎堂”为计陷害林冲,最后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但是林冲在发配沧州的路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危险就在前方的山神庙等待着他。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前情后事 四次逼迫 东京岳庙娘子受辱 白虎堂上中奸计 野猪林刁难谋害 草料场火烧断后路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任务一 林冲是《水浒传》“逼上梁山”最典型的例子。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画一幅情节变化曲线图。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和情节变化曲线图,说说你对“情节就是人物的性格演进史”的认识。 一、画一幅情节变化曲线图。 沧州遇旧 密谋加害 买刀寻仇 接管草场 夜宿神庙 雪夜复仇 段落 事件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1 ] [ 2-6 ] [ 7-9 ] [ 10-12 ]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林教头被逼上梁山 节选外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谋篇布局,情节结构上大都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追求曲折生动和构思精妙,讲究波澜、悬念、转换等。请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谈谈悬念与伏笔这两种手法的精妙之处。 任务二 悬念 它是指在戏剧、小说等叙事性文本中,为有效吸引观众和读者,让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发展到一定阶段被有意悬置、延宕下来,等待下文交代才会明确而采取的一种情节设置手段。 伏笔 所谓伏笔,是指为后文事件的出现作暗示性的铺垫,让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 草蛇灰线是一个成语,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伏脉千里是一个形容词,隐晦、不明说、不讲明的意思。 两词组合而成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则属于文学创作中埋伏笔的方法,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伏笔的特点: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 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 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 得呆板,读起来显得枯燥。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谋篇布局,情节结构上大都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追求曲折生动和构思精妙,讲究波澜、悬念、转换等。请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谈谈悬念与伏笔这两种手法的表现效果。 任务二 伏笔:林冲含冤受屈刺配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 1、人物角度:反映出林冲扶危济困,有侠肝义胆,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 2、情节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