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0163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素材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4次 大小:42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素材
  • cover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 文章内容概括类 )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记叙文: (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例如《司马光》,在(古时候), 地点(花园里),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耍(谁+干什么),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 了水缸里,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结果怎么样)。 2.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如《赵州桥》,说明对象是赵州桥,说明内 容是它历史悠久、坚固且美观的特点。 3.议论文: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点。《为人民服务》通过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证明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论点。 二、概括文段内容 1.记叙类文段:按照“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格式,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如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鱼群的段落,谁(鱼群),干什么(在海里游来游去), 结果怎么样(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2.说明类文段: 明确说明对象,找出其特点进行概括。 如《太阳》中介绍太阳“远” 这一特点的文段,说明对象是太阳,特点是离我们很远。 3.议论类文段:概括出议论的问题和作者的观点。 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中某文段,议论问题是科学发现与思考的关系,观点是只有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才能 发现真理。 ( 词语理解类 )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等特点。如《鸟 的天堂》中“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 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应接不暇”不能换成“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准 确生动地写出了鸟的数量多,让人看不过来的情景,而“眼花缭乱”侧重于人的主观 感受,无法如此精准地体现鸟多这一客观状态。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等特征。如《美 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嫩绿”不能换 成“翠绿”, “嫩绿”更能体现春天树叶刚长出来时那种鲜嫩、清新的状态,“翠绿” 颜色更深,无法准确传达春天树叶的特点。 3.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人或事物的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情况, 换了后与事实不符。如《西门豹治邺》中“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 对巫婆说: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 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满脸”不能换成“满面”,“满脸”更强 调泪水覆盖的范围广,突出女孩极度悲伤的状态,“满面”则没有这种强调程度的效 果。 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不一致;或 该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或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如《爬 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 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触、巴、拉、贴”这几个动词顺序不能调换,它们是 按照爬山虎向上攀爬的先后动作顺序来写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 句子分析类 ) 一、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在表现人物性格、心理,事物特点、状态, 或表达情感、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 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光明” 本义是亮光,在这里结合句子,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在幻想中摆脱了 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光明”一词渲染出一种美好的氛围,也更凸显出小女孩现实生 活的悲惨。 二、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把 XX 比 作XX,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