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61125

3.《大地的肌理》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26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大地的肌理,教案,格式
  • cover
《大地的肌理》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大地的肌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此课聚焦大地不同的肌理,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之美。教材通过展示多样大地肌理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独特魅力,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与素材,培养学生观察与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认知与动手能力有限。他们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对大地有初步认识,但对大地肌理缺乏深入了解。在学习中,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肌理特点与表现方法。教学中,需通过直观演示、亲身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识别至少三种大地肌理,用简单语言描述特点。 2. 感受大地肌理的美,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 1. 掌握一种表现大地肌理的方法,创作相关作品。 2. 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大地肌理质感。 创意实践 1. 用独特视角观察大地肌理,创新表现手法。 2. 发挥想象,创造独特大地肌理画面。 文化理解 1. 了解大地肌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观察、感受不同大地肌理,理解“肌理”概念。 2. 掌握一种表现大地肌理的方法。 3. 运用方法创作体现大地肌理特点的作品。 难点 1. 用独特视角观察与创新方法表现大地肌理。 2. 创作中合理运用材料技法,表现质感特征。 3. 使作品具有个性与创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大地肌理图片、绘画工具、拓印材料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触摸体验 (1) 提前在教室桌子上放置表面光滑的石头、粗糙的树皮、毛茸茸的布料等不同质地物品,用布盖住。上课伊始,邀请几位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触摸来猜测这些物品是什么。 (2) 当学生触摸时,鼓励他们感受物品的质地,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这种感觉。 (3) 待学生猜测完物品后,揭开布,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提问学生:“在触摸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们的手有什么样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如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 (5)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不同质地给人的不同感受。 (6) 再次让学生触摸这些物品,加深对不同质地的感受。 (7)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类似的质地。 (8)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触摸不同物品的感受。 图片展示 (1) 展示几幅不同大地场景的图片,如干裂的土地、海边的沙滩、山顶的岩石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大地的样子,提问:“大地也有像我们刚才触摸物品时不同的感觉,大家想一想大地会有哪些不同的样子呢?”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大地的特点。 (4)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观察和描述大地的特征。 (5) 展示更多不同大地肌理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地的多样性。 (6)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图片中大地肌理的差异。 (7) 提问学生:“这些大地的肌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8) 引出课题《大地的肌理》。 1. 蒙上眼睛触摸物品,猜测物品是什么。 2. 用词语描述触摸物品的感觉。 3. 观察大地场景图片,描述大地特点。 4. 思考大地会有哪些不同的样子。 评价任务 触摸描述准确: 图片观察细致: 思考积极主动: 设计意图 通过触摸体验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质地和大地肌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授 认识肌理 (1) 展示更多不同大地肌理的图片,如干裂土地的纹理、海边沙滩细腻的颗粒感、山顶岩石的粗糙质感等。 (2) 向学生讲解“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3) 结合图片,详细分析不同大地肌理的特点,如干裂土地的裂缝线条、沙滩的颗粒分布、岩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