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 武 传 作者:班固 苏武牧羊 [清]任伯年 作 民歌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知识。 2.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辞赋:九岁观奇书,作赋《两都赋》 作者介绍 家庭成员: 父亲:班彪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汉书》介绍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汉书》 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所著, 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和《史记》合称“史汉”。 《汉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班固之妹班昭 史书类别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史书类别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汉书》 《史记》 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29年 3000多年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两书合称为“史汉” 背景介绍 匈奴: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和亲政策 汉武帝: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作战取得几次胜利后,匈奴单于有意示好。 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yǔn),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入侵,迫使平王东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背景简介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