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0669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其五)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67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
  • cover
(课件网)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和山水诗的鼻祖,与南朝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 《饮酒》 《读山海经》 (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饮酒》小序: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朗读诗歌 1、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远离世俗,超凡脱俗。 二、研读诗歌 3、 “采菊东篱下”,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采菊,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真意”即是自然意趣,又指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6、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篱笆、菊花、山林、飞鸟、落日、诗人,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腐败官场的厌弃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主题情感: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语言平易朴素 我们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 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的文人; 他是真正为人间立下荣辱标准的人,千秋万代,令人永远难忘; 他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的活着,他不急不缓、不左顾右盼,只是专心地拉好自己的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