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1033

10《小石潭记》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630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小石潭记,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看图猜诗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作者简介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作品《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即《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体裁 游记散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习目标1、能熟练朗读课文。2、能翻译文中重点字、词、句。3、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课文 提 示: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注意停顿。 三读,整体感知。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huáng liè chí yǔ kān yǐ chù xī cī liáo chuàng suì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疏通文意 感知文意 1、发现小潭:闻隔伐取见(动词准确)(1)移步换景2、潭中景物:潭水:清澈(侧面描写)游鱼:乐(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定点特写)3、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斗折———静态蛇行———动态岸势:参差不齐(犬牙差互)形象比喻一静一动4、潭中气氛: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寓情于景)5、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2)闻声见形文章思路自学提示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5、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1)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3)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1)特点:清澈。(2)写法:侧面描写。(3)好处: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