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美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教材的重要内容。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部分,承载着民族智慧、情感与价值观。教材借助丰富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剪纸、刺绣、年画、陶瓷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呈现其种类、特点与文化内涵。学生能借此了解民间美术发展历程,感受其多样性与丰富性,培养审美和艺术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对中国民间美术了解少。他们思维活跃、有创造力和表现欲,但审美和鉴赏能力待提高。受现代文化影响,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兴趣缺缺。教学中需用多样方法激发兴趣,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感知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美感。 2. 体会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情感表达。 艺术表现 1. 尝试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所欣赏的民间美术元素。 2.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创意实践 1. 在创作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发挥创新思维。 2. 利用身边材料进行小型民间美术创作。 文化理解 1. 深入理解中国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紧密联系。 2. 增强对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熟知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和显著特点。 2. 深切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3. 熟练掌握欣赏和评价民间美术作品的方法。 4. 大力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 难点 1. 透彻理解民间美术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内在关系。 2. 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民间美术审美视角。 3. 在创作中有效激发创新思维,体现民间美术特色。 4. 帮助学生消除对民间美术的陌生感,增强认同感。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实物、创作工具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发兴趣 (1) 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春节期间热闹的民俗活动视频,视频中着重展示舞龙舞狮、张贴春联、挂红灯笼等场景,特别突出剪纸窗花、年画等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 (2) 在播放视频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里出现的各种漂亮图案和物品,引导他们关注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 (3) 视频播放结束后,稍作停顿,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然后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些画面中出现的各种漂亮的图案和物品,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鼓励学生积极回忆视频内容。 (4)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用眼神给予关注和鼓励,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总结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然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强调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6)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如陕西剪纸、苏州刺绣、天津杨柳青年画等,一边展示一边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名称和产地,让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多样性有初步的认识。 (7) 针对展示的图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它们美在哪里?”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8) 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对这些图片的第一印象和感受,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被热闹场景和民间美术作品吸引。 2. 积极思考教师问题,踊跃举手回答。 3. 仔细观察展示的图片,表现出浓厚兴趣。 4. 大胆分享对图片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评价任务 参与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