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543

13.《校园改造》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4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2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校园改造,教案,格式
  • cover
《校园改造》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美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实践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校园改造》这一课题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聚焦校园微空间改造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功能和审美角度进行规划。教材内容包含感知交流、探究理解和表现分享等环节,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校园改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校园改造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他们生活在校园中,对校园环境有一定生活经验。在学习策略上,合作学习积极性高,但自主探究能力有待加强。身心发展上,好奇心强但耐心不足。学习困难在于难以全面考虑改造的多方面原则,可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感知校园微空间的现状和潜在美感,发现可改造之处。 2. 提高对校园环境美观性、舒适性等方面的审美判断能力。 艺术表现 1. 学会运用恰当的美术手法,如绘画、模型搭建等表现校园微空间改造方案。 2. 准确表达改造方案中的空间、布局和造型特点。 创意实践 1. 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校园微空间改造建议。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校园微空间模型搭建的实践操作。 文化理解 1. 理解校园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改造设计中融入校园文化元素。 2. 认识到校园改造对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校园微空间改造的设计原则,如便利性、美观性等。 2. 学会分析校园微空间现状并提出合理改造建议。 3. 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校园微空间改造方案。 难点 1. 在改造设计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实现巧妙构思。 2. 小组合作搭建校园微空间模型时,协调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 3. 将校园文化内涵融入改造设计中,体现独特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搭建材料、绘画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优秀的校园改造案例视频,如某学校将闲置角落改造成读书角,营造出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另一学校把破旧的操场边缘改造成绿植景观带,增添了生机与美感。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 (2) 播放视频后,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校园改造前后的差异,提问:“这些改造让校园发生了哪些改变?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个改造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展示自己学校校园的照片,指出校园中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如某个角落杂乱无章、某块区域功能不明确等,引发学生对自己校园改造的思考。 (4)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改造我们的校园,你会从哪里入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初步想法。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改造。 (6) 强调校园改造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升校园的美观度,还能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校园改造的原则、学会分析校园微空间和进行改造设计等。 (8)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期待进入后续的学习。 1. 认真观看视频和照片,感受校园改造的魅力。 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观察自己学校校园照片,寻找可改造之处。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参与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优秀案例和本校照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校园改造的兴趣和热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感知交流 (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5 - 6人,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选择校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