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565

1.《我们走在大路上》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1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2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我们走在大路上,教案,格式
  • cover
《我们走在大路上》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湘美版“我们在一起”单元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明白艺术是认识他人和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学生可对构图、动势、变化与层次以及聚焦中心有基本了解,掌握构图分析方法,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开阔、兴趣高涨,具备一定作品赏析能力,对现代艺术感兴趣。但他们对作品创作手法和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师可加强知识背景介绍,引导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敏锐感受其中的构图之美,提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敏感度。 2.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作品,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1. 深入了解作品构图、动势、变化与层次以及聚焦中心等要素,熟练运用构图分析方式。 2.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思维,从构图角度独特表现人物关系,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2. 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艺术是“思维的行走”,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提高对作品文化意义的领悟能力。 2. 通过欣赏不同作品,认识到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深入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构图表现人物关系,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 掌握构图、动势、变化与层次以及聚焦中心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3. 学会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鉴赏法分析美术作品。 难点 1. 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的构图分析方式,创作出主题明确、富有表现力的绘画作品。 2. 深刻理解动势、变化与层次以及聚焦中心等抽象概念,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3. 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解演示法、问答交流法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音频欣赏,引入新课 播放音乐 (1) 教师播放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听完音乐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分享。 (3) 详细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包括1962年周恩来总理同中央部委领导来沈阳开会,晚会后总理与作曲家交流,李劫夫受触动创作歌曲等内容。 (4) 强调歌曲传达的慷慨激昂情绪,引出从视觉角度欣赏同名美术作品。 (5) 展示《我们走在大路上》美术作品,让学生整体观察作品。 (6) 引导学生初步描述作品中看到的内容,如人物、场景等。 (7) 鼓励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 1. 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积极分享听完音乐的感受。 3. 仔细观察美术作品,尝试描述看到的内容。 4. 分享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评价任务 音乐感受: 作品描述: 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欣赏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美术作品欣赏,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欣赏分析,作品鉴赏 分析《我们走在大路上》 (1) 提出问题: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2) 当学生回答看到一群年轻的藏族修路工人边走边唱后,进一步提问手中扬起来的衣服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深入思考。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介绍西藏妇女过去的情况以及选择画她们的意义,强调作品的真实性。 (4) 提出问题:作品构图中运用了哪些基本形,从重心、方向等方面分析这种方式对于突出主题的作用? (5) 引导学生发现作品运用了对角线构图和“之”字形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