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656

2025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 教师下水文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1次 大小:66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
  • cover
2025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教师下水文 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读: 202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的作文试题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一重要论断,鼓励新时代的青少年大胆拥有梦,主动分享梦,自觉传递梦,勇于实现梦。试题呼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要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理解”的要求,其中心情境“梦的赠予”,既新鲜活泼,又富于生活气息。基于这一情境展开写作,既可以极大地激活青少年活跃的想象,充分打开写作的议题空间,又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引导他们写出真情真意,避免泛泛而谈。 在“梦的赠予”这一情境中,有“梦”和“赠予”两个关键要素: 一是关于“梦”的理解。材料开头引用的三句古诗对此作了提示。三句诗有着内在的层次:“昨夜闲潭梦落花”是个体生命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理的观照;“我欲因之梦吴越”在自我精神追求的表达中又明显吐露“求其友声”之意;“铁马冰河入梦来”抒发的既是个人之志,更是家国之思、民族之魂。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认识到“梦”是内心深处感受与期冀的独特呈现,它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更浩瀚的天空。通过向他人讲述、用文字记录、以行动实现等方式,梦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更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二是“赠予”的内涵。赠予作为一种日常行为,考生并不陌生,但与“梦”结合,就带有浓厚的想象性质。考生需要审视“梦的赠予”的核心意蕴:它包含着施赠者、受赠者和作为礼物的“梦”,梦的流动在“我们”与“他人”之间建立了某种先前未有的联结:我们不仅心中有梦,而且心中有他人。材料引导考生从个人对梦的感受,延伸到梦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意义与影响,暗示梦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体体验,更在于通过“赠予”转化为群体精神财富,进而凝聚成更广泛的力量。 本题由现实展开想象,由想象观照现实,为考生打开审题立意的宽广空间。考生可以偏于议论,也可以借叙事展现思考、抒发情感。 本题的核心要点在于:立意高远,表达真挚,文笔优美。 总而言之,考生需在写作中融入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以文字传递梦想的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情怀。 教师下水作文: 寒崖托梦魂 春野济苍生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料峭山崖冰凌中一丝嫩芽的倔强,梦见春暖花开广阔原野上踽踽背影的独行,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着我们的感受和期冀,感受困境中的执着坚守,期冀行动后的天空浩瀚!第二天,我向别人讲述了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并决心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将梦赠予他人,我愿将这两枚浸透深意的梦种,托付于历史长河中的巨人,使之如蒲公英般乘着长风,飞向民族精神的高地。 第一颗梦种,我欲郑重赠予虎门海风中的林则徐。 当这颗蕴藏“寒崖嫩芽”之梦的种子,飘然落进他伫立于凛冽海风中的袍袖,他那深如古井的眼中仿佛映照出虎门销烟烈焰的倒影。冰凌封锁的绝境里,那不屈的芽尖刺破了弥漫屈辱的沉沉夜幕———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誓言,正是这颗梦种在民族危崖上最顽强的破土。我赠予的这颗梦种,悄然融入了先驱者以血泪浇灌的土壤,在贫瘠的荒原上,在冻土千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