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4914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3.2.2酶是生物催化剂(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0-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756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张,教学课件,2课时,催化剂,生物,代谢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新浙科版必修1 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2课时) 酶是在细胞内的温和条件下发挥作用的,那么在高温、低温、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其催化作用是加强还是减弱呢? 酶的作用条件 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所以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它的活性。 影响因素 PH,也就是酸碱度 温度 某些化合物,如重金属等 三、酶的催化功能受多种条件的影响 实验原理: 酶通常在一定的pH范围内起作用,超过这个范围,酶将失活。在这个有限的pH范围内,酶的活性会随环境中pH的变动而改变,在某一pH值下作用最强。 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自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检测指标: 无关变量: 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过氧化氢酶为代表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范围。 酶 2H2O2 = 2H2O + O2↑ 不同pH的缓冲液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同反应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 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 方法步骤 3. 将2片含有酶的滤纸片小心放入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使滤纸片粘在内壁上。注意滤纸片不要碰到反应小室的瓶口。 1. 将水槽中的水加至快满为止。 2. 将大小相同的8片滤纸片放在培养皿里的鲜肝匀浆中(含过氧化氢酶)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靠在培养皿壁上,使多余的匀浆流尽。 4. 反应小室稍立起,使贴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小心加入pH5.0的缓冲液2mL,然后再加入2mL3%的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将小室塞紧。 2ml 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的状态 5. 将25mL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将其轻轻倾斜,小心赶出气泡。将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 6. 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在盘中的水里,注意反应小室贴有滤纸片的内壁应在上面,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实验过程中要一直扶着量筒,保证量筒的位置不动。 7. 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180。,使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开始计时,分别在0.5min和1min时,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并作好标记,然后记录。 8. 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测量在pH6.0、pH7.0、pH8.0下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 注意:所有的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用品不混淆,不应该有上一次反应后的剩余溶液。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相应缓冲液再冲洗一遍。 9.记录实验结果。 2ml 实验开始后反应小室的状态 过氧化氢酶在最适pH(7.0)时,活性最强,低于最适pH时,随pH升高酶活性升高,高于最适pH时,随pH升高酶活性下降。 实验结论: 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起作用,而且在某一PH下作用最强,称这一PH为酶的最适PH 实验结果: pH在接近7.0时,收集的气体量最多;低于或高于7.0时,收集的气体量减少。 酶的名称 最适PH 过氧化氢酶(肝) 6.8 唾液淀粉酶 6.8 脂肪酶 8.3 胰蛋白酶 8.0~9.0 胃蛋白酶 1.5~2.2 根据不同酶的特性,最适PH范围可能很窄,也可能较宽,这取决于不同酶的特性。 最适PH值 v/mmol.s-1 0 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不同的酶最适的pH值不同; 每一种酶在其最适的pH值时活性最强 反应速率 尝试绘制坐标图像表示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材料用具: 试管,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的淀粉酶溶液, 碘液,沸水、冰块和60℃的水。 请指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作出假设: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自变量:温度 因变量:酶活性 活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60℃ 分别保温5分钟 2ml3%的淀粉 60℃ 保温5分钟 1 2ml淀粉酶 + 碘液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之前控制好温度? 冰水 分别保温5分钟 冰水 保温5分钟 2 + 碘液 沸水 分别保温5分钟 沸水 保温5分钟 3 + 碘液 2ml3%的淀粉 2ml淀粉酶 2ml3%的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