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新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在文章中写到:良渚文化呈现出罕见而独特的自然主神崇拜及其政治体组织。由此可推知,该学者意在说明良渚文明( ) A.形成了史前中国文化多姿多彩的特色 B.开创了长江流域独特的中国史前文化 C.与中原史前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D.代表了史前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2.《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实现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统一 B.儒家与阴阳家思想已出现交融 C.阴阳家思想崇尚儒家的德治 D.儒家完整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 3.《汉书·景帝纪》有赞语:“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由此可见,这( ) A.奠定了西汉稳定的政治基础 B.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C.使儒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D.表明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 4.与北魏、北齐、隋代相比,唐代奴婢、耕牛的受田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变化( ) 奴婢 耕牛 北魏 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30亩,限4牛 北齐 限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隋代 限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唐代 不受田 不受田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势力 C.体现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设计 D.增加了国家手中掌握的土地 5.元朝对边疆地区与邻邦施用不同的治策。在云南行省的管辖范围内普遍设治,在蛮夷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并积极推行儒学教育。对安南、缅国、占城等实为邻邦的藩属国,则实行派遣达鲁花赤(掌印官)、要求按期纳质朝贡、君王定期入觐等制度。这体现出元朝治策的主要特点是( ) A.强化集权 B.改土归流 C.德威并施 D.因地制宜 6.洋务运动期间,清朝相继创办了近四十所新式学堂,聘请洋教习,引进西方教育体制,教学“西文”“西艺”;同时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军事和科技,并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这些举措( ) A.表明清政府已废除旧教育体制 B.加快了晚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 C.利于西学传播和近代人才培养 D.满足了洋务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7.孙中山认为,中国“今日改革的思想”,必须“取法乎上”,通过“学习外国之所长”“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才能把中国“改造成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甚至于“驾乎欧美之上”。据此可知,孙中山文化观中主张( ) A.文化借鉴应为民族振兴服务 B.应该全盘吸纳世界各国文化 C.借助文化建设实现民族独立 D.加强中外文化间的互学互鉴 8.清末新政制定的《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本人妻所有之物、本人父母兄弟姐妹及各戚属家人之物、本人子孙所自得之物,不在查封备抵之列。”这些条文规定表明( ) A.法律承认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B.清政府通过立法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C.《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维护宗法统治 D.清朝新政已经建立完备的近代法律体系 9.抗战时期,中共在法国、新加坡等国分别创办《救国时报》《南洋商报》,允许《纽约时报》和路透社在抗日根据地派驻记者,允许记者和报刊转述中国现实状况,披露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报道抗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据此可知,中共采取这些举措意在( ) A.学习国外新闻媒体的先进经验 B.为抗战争取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组织海外侨胞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