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课题 第1课时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内径和高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88-90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旗杆、电视塔等的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积累数学操作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学生活动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学生活动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学生活动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教师活动:相似三角形的这些性质有哪些应用呢?这节课继续研究. 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内径 学生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测量空心圆柱形机械零件的内径的方案,并说明方案的可行性. 例1 这是一个零件的剖面图,外径为a,内径AB不能直接量出,求它的壁厚x,需要用交叉卡钳去量,如果OC:OA=OD:OB=1:m ,CD=b,请计算这个零件的壁厚x.(用含a,b,m的代数式表示) 解:∵,∠OCD=∠AOB, ∴△CDO~△ABO. ∴. 又∵CD=b, ∴AB=mb,x=. 即这个零件的内径为mb,壁厚为.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小组展评. 【探究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旗杆的高度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操场上飘扬的红旗,你想知道旗杆的高度吗?例1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测量旗杆的高度几种代表性的做法如下: 方法一的操作步骤及其对应图形如下: 测量工具:皮尺、1米竿. ①先分别测量出同一时刻旗杆AB与1米竿CD的影长BM与DN; ②再利用△ABM∽△CDN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 计算步骤如下: ∵△ABM∽△CDN, 方法二的操作步骤及其对应图形如下: 测量工具:皮尺、长竿. ①将长竿立于旗杆与人之间; ②观察长竿与旗杆的顶端A,C,使人的眼睛E与A,C在同一直线上; ③利用△ANE∽△CME可求得旗杆的高度. 计算步骤如下: 先根据△ANE∽△CME可求出AN的长度; 再根据AB=AN+NB计算即可. 方法三的操作步骤及其对应图形如下: 测量工具:皮尺、镜子. ①将镜面朝上置于地面C处; ②观察镜子中旗杆顶端A′,使人的眼睛E与C, A′在同一直线上; ③利用△A′BC∽△EFC求出A′B的长度; ④利用△ABC≌△A′BC求出旗杆的长度. 方法四的操作步骤及其对应图形如下: 测量工具:皮尺、测角器. ①通过测角器观察旗杆顶端A,使测角器的示数为60°; (条件允许可以是45°,30°) ②利用AB=AM+BM=ME+EF,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 师生活动: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组学生把自己的方法汇集归纳,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个别小组的探究后,最后再找几个小组代表展示成功做法(画图像并写出设计原理),其他不同方法的小组补充完善,教师对表现好的提出鼓励和表扬. 【方法归纳】 测量高度的方法 测量较高的物体(很难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用“在同一时刻物体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原理解决. 让学生动脑、动手,先设计方案,然后实施方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通过“审题→画示意图→明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锻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