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4234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4851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次北固山下
  • cover
(课件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导入 同学们,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那些流落外乡或者在外任职的人,常常多年都无法回到家乡。在漫长的时光里,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这种浓烈的故园之思,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诗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一首写乡愁的经典诗作 ———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人简介 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在文学创作上,他 “词翰早著”,虽然留存至今的诗作仅有 10 首 ,但一首《次北固山下》足以让他在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代表作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王湾(693—751) 背景资料 《次北固山下》最早出现在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中。 这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于一年的冬末春初时节,从楚地前往吴地,沿江东行的旅途中,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下停泊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王湾往来于吴、楚之间,被江南那清丽迷人的山水风光所深深吸引,同时也受到了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创作了一些描写江南山水的作品,而《次北固山下》便是其中最为出众、最为著名的一篇。 次北固山下 解题 住在北固山下。 住宿 初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初读 初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旅途在青山之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解诗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解诗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上的春天。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解诗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解诗意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 明确点出了题目中的 “北固山”。 “客路” 指的是旅人前行的道路,也就是驿道。 对偶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描绘出了诗人在客路行舟时眼前所见的青山绿水美景。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这一景象也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埋下了伏笔。 颔联细致地描写了船上所看到的景色。 “风正一帆悬”生动地展现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宏大壮观景象,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艺术效果。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悬”字精准地写出了船帆在风顺且和的情况下凌空悬挂的姿态。 “阔”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潮上涨后江面开阔的样子。 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人从炼字炼意的角度出发,把“日”与“春”看作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运用“生”和“入”两个动词,将它们拟人化,赋予了“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 颈联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又巧妙地点明了时令 ——— 冬末春初。 此句不仅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还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对偶+拟人 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强化了思乡之情。同时,化用了 “鸿雁传书”的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浓郁。 尾联紧承前三联的内容,与首联遥相呼应,将诗人深深的乡思愁绪推向了高潮。 设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