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陶渊明 饮酒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家境没落,出身微寒。 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二十岁入仕,痛感世道的险恶,人生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出仕”、“入仕”间徘徊。 四十一岁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 (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陶渊明生平 早年生活 隐居生活 仕宦生涯 社会背景 晋朝社会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 统治者荒淫奢侈,无心朝政。 文人处境 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 动辄被无辜杀戮。 文坛风气 文人辈出,但惧谈政治 绮靡之风,清谈玄言盛行 “陶谢”开田园山水之先河, 向玄言风发起挑战。 历史背景 《饮酒》组诗二十首,作于诗人归隐居田后,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前小序中说,这些诗是他“闲居寡欢”,酒后命笔,用以“自娱”,聊为“欢笑”之作。后人则认为其是“借酒为题耳,非咏酒也”。 《结庐在人境》是上述这 一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饮酒》创作背景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其五) 陶渊明 结庐( ) 喧( ) 东篱( ) lú xuān lí yōu( )然 xún( )阳 悠 浔 词语学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建造房舍。结,建造;庐,简陋的房屋 结庐 注释 人聚居的地方。 人境 这样。 尔 自得的样子。 悠然 建造房舍在众人聚居之处,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你问我为何能够这样?只要心远离尘俗,自然觉得住处僻静了。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闲适地遥望南山。 译文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傍晚。 日夕 注释 相伴。 相与 山气氤氲,傍晚景色真好,飞鸟相伴归还。这其中包含着人生的许多意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译文 品读课文 1.如何理解“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 【合作交流】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这两句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黑暗虚伪。 品读课文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合作交流】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以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作者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品读课文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 【合作交流】“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品读课文 4.分析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合作交流】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指隐居生活。“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