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子大不同》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浙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课标》第一学段要求,聚焦杯子这一生活用品。教材呈现了不同时代、多种材质和造型的杯子,引导学生了解、欣赏并对生活中的杯子进行改进和美化。前两课聚焦平面装饰,本课还需关注立体造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对杯子较为熟悉,但对其多样的材质、造型和功能了解有限。身心发展上,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动手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学习中可能难以把握杯子的立体结构和根据需求设计样式,教师需多引导、示范。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从材质、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感受杯子的美。 2. 体会不同时代杯子所蕴含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 1. 学会用手绘草图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杯子的改进想法。 2. 能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设计的杯子特点。 创意实践 1. 能根据杯子的使用功能和个人需求,提出改进杯子的创意。 2. 尝试用不同材料对杯子进行初步的设计和美化。 文化理解 1. 了解杯子是时代生产力与创造力的体现。 2. 感受设计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杯子多样的材质、造型和使用功能。 2. 学会用合适的材料改进杯子的样式,用纹样等元素装饰杯子。 3. 感受杯子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重要性。 难点 1. 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新颖的杯子样式。 2. 把握杯子的立体结构,在改进和美化时体现其功能性和趣味性。 3. 将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彩纸等工具,现代杯子若干,示范作品及综合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杯子的前世今生 引导畅想 (1) 教师开启话题,生动地描述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如人们居住在山洞里,周围是大自然的环境,然后提问:“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会用什么样的器皿喝水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学生的奇特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3) 当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追问其想法的来源,如“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来喝水呀?”加深学生的思考。 (4)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原始社会可能存在的饮水方式和器皿,如用贝壳、葫芦等,让学生对原始社会有更直观的认识。 (5) 展示一些原始社会可能使用的器皿图片,如贝壳、竹筒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6) 引导学生对比这些原始器皿和现代杯子的不同,思考材质、形状等方面的差异。 (7) 提问学生如果生活在原始社会,自己会如何制作一个喝水的器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8) 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人类随着社会发展,饮水器皿不断演变。 联系生活 (1) 教师过渡到现代生活,提问:“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用来喝水的杯子各式各样,你平时喝水用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杯子。 (2) 鼓励学生积极介绍自己常用的水杯,包括杯子的材质(如塑料、玻璃、陶瓷等)、颜色、造型和功能等。 (3) 当学生介绍时,教师认真倾听,并适时提问,如“这个杯子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呀?”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描述。 (4)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现代杯子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杯子的多样性。 (5)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杯子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6)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7)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杯子与原始社会器皿的联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杯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 自由畅想原始社会人类祖先的饮水器皿并大胆发言。 2. 介绍自己常用水杯的材质、颜色、造型和功能。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杯子特点。 4. 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