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实累累》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浙美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喜气洋洋剪出来”单元的最后一课,对应《课标》第一学段相关内容要求。教材呈现果园丰收照片、剪纸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果实,了解吉祥寓意,综合运用折剪技法表现丰收场景,培养文化理解和艺术表现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有一定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折剪技法掌握有限。他们对水果熟悉,但对果实吉祥寓意了解少。教学中应多直观演示,引导观察思考,激发兴趣,突破折剪和纹样设计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欣赏果实题材剪纸作品,感知其造型特点和色彩搭配。 2. 体会剪纸作品中果实所蕴含的吉祥寓意,提升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1. 综合运用折、剪方法,剪出果实外形和装饰纹样。 2. 能将多个剪纸果实组合,表现丰收场景。 创意实践 1. 联系果实内部结构和吉祥寓意,设计独特装饰纹样。 2. 发挥想象,用剪纸表现不同的丰收画面。 文化理解 1. 了解生活中果实的吉祥寓意,知道剪纸是传统文化表达形式。 2. 感受剪纸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折、剪方法,剪出富有吉祥寓意的果实。 2. 理解果实吉祥寓意,在作品中体现。 3. 组合多个剪纸果实,表现丰收场景。 难点 1. 在果实外形上剪出合适的装饰纹样。 2. 灵活运用不同折剪方法,剪出多样果实。 3. 设计独特的丰收场景,展现创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水果若干、剪刀、彩纸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物导入话果实 展示水果 (1) 教师精心挑选一盘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水果,如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莹莹的葡萄等,摆放在讲台上,邀请学生依次到讲台前,近距离看一看水果的外观,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受其光滑或粗糙的质感,闻一闻水果散发的香甜气味。 (2) 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看到、摸到、闻到水果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进行表达,如“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摸起来很光滑,闻起来甜甜的”。 (3) 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不同水果的独特特征,加深学生对水果的印象。 (4) 接着,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果园丰收的照片,照片中满是硕果累累的果树,果农们正忙碌地采摘水果。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提问学生:“从这张照片中,你们能看出果实是怎么来的吗?” (5) 引导学生思考果实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6) 顺势揭示课题《果实累累》,并解释课题的含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7) 再次引导学生结合照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还见过哪些果实累累的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1. 学生有序上前观察、触摸、闻嗅水果,感受水果的特征。 2. 积极分享自己对水果的感受。 3. 观察果园丰收照片,思考果实的来源。 4. 踊跃发言,描述自己见过的果实累累场景。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表达清晰: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照片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果实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欣赏作品探寓意 赏析《石榴树》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石榴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从石榴树的整体构图、色彩运用、石榴的造型等方面进行赏析。 (2) 提问学生:“在这幅作品中,你们觉得石榴树的构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石榴树构图左右对称的特点。 (3) 进一步提问:“这种对称的构图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