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0155

第4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4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学年
  • cover
第4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 万水千山只děng xián( ),红军的豪迈气概令人敬佩。 2. 乌蒙páng bó( )走泥丸,红军的壮举震撼人心。 3. 大渡桥横铁suǒ( )寒,飞夺泸定桥的场景惊心动魄。 4. 三军过后尽kāi yán( ),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5.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团结一zhì( ),克服了重重困难。 6. 诗中的“泥丸”比喻乌蒙山的渺小,体现了红军藐视kùn jìng( )的精神。 (二)选词填空 腾云驾雾 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 1. 红军在长征中( ),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 2. 孙悟空( )的本领令人惊叹,但红军的精神更值得敬佩。 3.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方志敏( ),坚守革命信念。 险峻 险恶 严峻 1. 金沙江两岸悬崖( ),水流湍急,红军巧渡成功。 2.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 )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 3. 虽然形势( ),但红军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无论……都……”改写,强调红军的无畏) _____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用拟人手法改写,赋予山以动态) _____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仿写句子,用“更喜……,……尽开颜”表达丰收的喜悦) 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七律·长征》及创作背景,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结合背景,分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的情感。 2. 诗中“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沉马》,完成练习。 过草地时,一匹战马陷入泥沼。战士们饥饿难忍,但无人提议杀马,因为战马是无言的战友。他们含泪看着战马沉没,继续前行。 这个故事后来被写成诗《沉马》,成为长征精神的象征———在极端困境中,红军依然坚守人性与信念。 1. 战士们为什么不杀马充饥? 2. “沉马”象征着什么?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坚守信念”的理解。 (二)阅读《小红军的故事》,完成练习。 12岁的张金龙在长征中腿部中弹,被老猎人救起。敌人搜查时,他宁死不屈,质问敌人:“你们为什么不打日本人?”敌人被他的勇气震撼,最终放了他。 张金龙的故事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即使在生死关头,也不忘民族大义。 1. 小红军的哪些言行体现了长征精神? 2. 敌人为什么被小红军震撼?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爱国情———的理解。 四、作文 题目:《面对困难,我选择……》 要求: 1. 结合《七律·长征》和课外阅读,谈谈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 2. 联系自己的经历,写一件克服困难的事。 3. 语句通顺,有具体细节,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B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 1. 等闲 2. 磅礴 3. 索 4. 开颜 5. 致 6. 困境 (二) 1. 勇往直前 2. 腾云驾雾 3. 不屈不挠 2. 险峻 2. 险恶 3. 严峻 (三) 1. 示例:无论远征有多难,红军都将万水千山视为等闲。 2. 示例:五岭山脉蜿蜒起舞,如细浪翻滚;乌蒙群山跳跃前行,似泥丸滚动。 3. 示例:更喜果园硕果累,果农采摘尽开颜。 二、课内阅读 1. 表达红军越过岷山后的喜悦,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2. 都是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以点带面,概括长征的艰辛,突出红军的英勇。 3. 语言豪迈、凝练,如“腾细浪”“走泥丸”,用夸张和比喻展现红军的气概。 三、课外阅读 (一) 1. 战马是战友,战士们坚守人性与信念,不杀马充饥。 2. 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