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1914

第18课 毛主席在花山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6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学年
  • cover
第18课 毛主席在花山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毛主席在花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毛主席在花山住了一个月 B. 课文以“茶水”为线索 C. 警卫员一开始不理解毛主席的做法 D. 以上都是 2. 文中“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的细节,体现了他的( ) A. 生活技能 B. 与群众打成一片 C. 对劳动的热爱 D. 以上都不对 3. 下列句子中属于动作描写的是( ) A. 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喝茶能让人多吃饭。” B. 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 C. “这怎么会呢?”毛主席反问警卫员。 D. 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 4. 文中“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这句话的作用是( ) A. 点明主题 B. 装饰文章 C. 强调战争的重要性 D. 以上都不对 5. 下列对课文结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老人觉得毛主席似曾相识,因为他平易近人 B. 暗示毛主席的形象深入人心 C. 表达对毛主席的怀念 D. 以上都不对 6. 文中“毛主席皱了皱眉”的细节,体现了他的( ) A. 不满 B. 思考 C. 焦虑 D. 以上都不对 二、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毛主席在花山》的作者是_____,课文通过记叙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_____、_____三件事,表现了他_____的品质。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shì yè( )操劳着。 (2)警卫员和村长商量后,决定qǐng zǒu( )乡亲们。 (3)毛主席递给警卫员一支yān cōng( ),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4)茶筒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sòng lái( )的,毛主席一直没舍得喝。 (5)警卫员用cū cí wǎn( )凉好茶水,招呼乡亲们来喝。 3. 选词填空 (1)毛主席(耐心/细心)地向警卫员解释群众的重要性。 (2)警卫员(急忙/连忙)帮大娘端起盛满玉米的簸箕。 (3)(因为/既然)群众支持我们,我们就更要为他们着想。 (4)老槐树的枝干(遒劲/强劲)有力,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沧桑。 (5)张大爷(默默/悄悄)地守护着村口的老槐树。 4. 解释词语 (1)名副其实:_____ (2)精心:_____ (3)点缀:_____ (4)温馨:_____ (5)平易近人:_____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乡亲们被警卫员请到了花椒树下碾米。(改为“把”字句) _____ (2)仿写动作描写:毛主席推碾子,_____。 (3)警卫员说:“乡亲们已经开始碾米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用“虽然……但是……”造句,体现张大爷的品质。 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回答问题: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 1.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 2. 毛主席为什么坚持让警卫员送茶水? 3. “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体现了什么? 4.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毛主席群众观的句子。 四、课外阅读 阅读:《街角的修鞋摊》 街角的修鞋摊摆了十年。摊主是张师傅,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摊位上总摆着一个铁皮盒,里面整齐地放着锤子、钉子、胶水,连抹布都叠得方方正正。 每天早上,张师傅都先把摊位擦一遍,再把旧鞋整齐地摆在架子上。有一次,我去修运动鞋,他发现鞋边开了点胶,不仅粘好,还顺手把鞋带洗干净了。“小问题,不用多给钱。”他笑着说,手上的老茧磨得发亮。 摊边放着一个小马扎,是给等鞋的人准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