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3155

第19课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5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学年
  • cover
第19课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通过环境、动作、神态描写表现群众的悲痛之情 B. 灵车的装饰(黑纱、白花)烘托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C. 课文按“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顺序展开 D. 文中“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突出总理国际影响力 2. 下列词语中,与“悲痛”意思最接近的是( ) A. 悲伤 B. 愤怒 C. 喜悦 D. 平静 3. 对“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理解正确的是( ) A. 有人暗中组织群众行动 B. 群众自发表达对总理的敬意 C. 灵车行驶有固定路线 D. 群众听从警察指挥 4. 文中“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 ) A. 人们对灵车行驶速度的不满 B. 人们想多看总理一眼的强烈愿望 C. 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人们对交通拥堵的抱怨 5. 下列对“少先队员踮着脚张望”的描写分析正确的是( ) A. 表现少先队员身高不足 B. 体现少先队员的好奇心理 C. 突出少先队员对总理的崇敬 D. 说明人群拥挤 6. 课文结尾“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的作用是( ) A. 表达群众对总理的深切怀念 B. 暗示总理可能归来 C. 说明群众不愿接受现实 D. 体现群众的迷信思想 二、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 《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吴瑛,文章发表于《_____》,周总理逝世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jiǎo jiàn( ) huái( )树 chóu( )怅 yì lì( ) 3. 选词填空 灵车_____(沉重/悲痛)地行驶在长安街上。 人们_____(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地摘下帽子,表达敬意。 4. 解释词语 不约而同:_____ 举世闻名:_____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将“灵车缓缓地前进。”改为比喻句:_____ 仿写句子: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1. 选段中哪些细节体现了灵车的庄严肃穆? 2. 分析“眼睁睁”和“顾不得擦去”的表达效果。 3. 文中为什么要写人们联想到总理迎送国际友人的场景? 四、课外阅读 阅读《死到城里去》选段,回答问题: 老王头这辈子最犟的事,就是认定“人得死在老家”。他常拍着院里的老槐树说:“我爷爷埋在村东头老槐树下,我爹埋在旁边,将来我也得去那儿。城里水泥地,硬邦邦的,哪有老家的黄土亲?” 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接他去住,他不去。“城里楼高,喘不上气;车多,吵得慌;左邻右舍不搭话,闷得慌。”儿子劝了三年,他梗着脖子:“要去你们去,我死也得死在老家。” 去年秋天,老王头淋了场雨,咳嗽得直不起腰。儿子连夜开车回来,把他拉到城里医院。住院那几天,他天天催着出院:“我这身子骨,回老家用灶火炕一焐就好,在这儿白花钱。”儿子没理他,天天炖了鸡汤往病房送。 同病房有个老张头,也是从乡下接来的,儿子天天陪着说话,给擦身、喂饭。老张头拉着老王头说:“老哥,以前我也想死在老家,可上次我住院,儿子请假照顾我,差点丢了工作。你想啊,咱死了倒干净,可孩子来回跑,又花钱又误工,图啥?” 老王头没说话。夜里他睡不着,听着隔壁床儿子打地铺的呼噜声———儿子为了陪他,把铺盖都搬来了,眼下正蜷在折叠床上,腿都伸不开。 出院后,老王头没提回乡下的事。儿子要给他收拾老家的屋,他摆摆手:“别费那劲了,我在城里住惯了。”他开始跟着儿子去公园遛弯,看老头们下棋;跟着儿媳去菜市场,挑新鲜的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