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9298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32490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1 2 3 榆(yú)叶梅 萌发(ménɡ fā) 次(cì)第 翩(piān)然 孕(yùn)育 农谚(yàn) 海棠(tánɡ) 悬殊(shū) 销声匿(nì)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yīnɡ)飞 风雪载(zài)途 衰(shuāi)草连天 1. 读读写写 yú ménɡ fā cì piān yùn yàn tánɡ shū nì yīng zài shuāi 翘 连翘(qiáo) 翘(qiào)尾巴 便 简便(biàn) 便(pián)宜 观 观(ɡuān)测 道观(ɡuàn) 载 载(zài)重 三年五载( zǎi) 2.多音字 qiáo qiào biàn pián ɡuān ɡuàn zài zǎi 次第:_____。 翩然:_____。 销声匿迹:本义是_____。这里指_____ _____。 载途:_____。 衰草连天:_____ _____。 周而复始:_____。 草长莺飞:_____。 3.释义 依次 动作轻快的样子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昆虫无声 无息,无影无踪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远望衰败的草与天空相接。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的样子 4.作家作品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5. 背景知识 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6. 内容速览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拟人、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生动有条理地说明物候的含义、物候现象决定因素及物候学的意义,通俗易懂地为我们介绍了物候学知识,激发了我们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一、整体感知 ①交代对象; ②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是非常有条理的,是一篇十分讲究说明顺序的说明文。请同学研读课文,着眼于全篇,从整体出发,分本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 — 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 — 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最后部分(第 —12自然段)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 — 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 — 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最后部分(第 — 12自然段)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3 4 5 6 10 11 第一段按“_____”的时间顺序进行描述与说明。 第二段中: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也是按照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 第三段按从_____的时间顺序说明了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春、夏、秋、冬 时间 古代到近代 二、细节探究 (一)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的第1—3段,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三段分别是采取什么顺序写的。 (二)信息提取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