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勾股定理 第3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题 第3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6-1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体会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和证明过程. 3.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在古埃及,古埃及人曾用有13个等距的结的绳子得到了直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直角的吗 拿出准备好的绳子,每个小组1根,动手操作并交流讨论. 答案预设: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同学同时握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1个结处. 教师追问: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 (1)有一个角是直角; (2)两个锐角互余; (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教师重点强调勾股定理.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板书:第3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同时展示课件) 学生思考.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教材探究活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探究】分别以下列各组数据(都满足a2+b2=c2)为边作三角形,测量得到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①3,4,5;②5,12,13;8③,15,17;④7,24,25 学生动手操作并测量. (3)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量角器手工测量结果可能有误差,有没有办法证明没呢 教师说明:在ΔABC中,由边的关系a2+b2=c2,推导出∠C是直角较难做到.若作一个与ΔABC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可借助全等的性质来说明∠C是直角. 【证明结论】 已知:如图(1)所示,在ΔABC中,AB=c,BC=a,CA=b,且a2+b2=c2. 求证:∠C=90°. 引导学生分析:要证∠C=90°,就是要构建一个与ΔABC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作ΔA’B’C',使∠C'=90°,B'C’=a,C'A’=b,证ΔABC≌ΔA’B'C'. 证明:如图(2)所示,作ΔA'B'C’,使∠C'=90°,B'C'=a,C’A’=b,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2+b2. ∵a2+b2=c2, ∴A'B'2=c2,即A’B'=c. 在ΔABC和ΔA'B’C’中, ∵BC=B’C’=a,AC=A'C’=b,AB=A’B’=c, ∴ΔABC≌ΔA’B'C’(SSS), ∴∠C=∠C'=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全班点评、交流. 教师强调总结:刚才我们证明的结论是真命题.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想一想:勾股定理和其逆定理有什么区别?两者应用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区别,选派代表发言. 【拓展】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活动二:教材例题———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教材例题】 例3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机器零件示意图,∠ACD=90°是这种零件合格的一项指标.现测得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能否知道∠ACD=90° 小组合作探索,互相交换意见,选一名代表板演过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解题过程. 解:在ΔABC中, ∵∠ABC=90°, ∴AC2=AB2+BC2(勾股定理), ∵AB=4,BC=3, ∴AC2=32+42=52,∴AC=5. 在ΔACD中, ∵AC=5,CD=12,AD=13, ∴AC2+CD2=52+122=169,AD2=132=169. ∴AC2+CD2=AD2, ∴∠ACD=90°(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所以根据这些条件,能知道∠ACD=90°. 【拓展延伸】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c为最长边的长)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如果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勾股定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