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的意象。 3.探究“轻轻”和“悄悄”。 2.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导入 王勃面对天涯和知己告别,别的荡气回肠;王维举起酒杯和元二告别,别的肝肠寸断;李白听着歌声跟王伦告别,别的情深款款; 和古人的告别对象一般是人不同,有些人的告别对象并非是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文学常识 徐志摩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出生于浙江海宁,家境富裕。后赴美欧留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创办《新月》杂志,1931年坐飞机不幸罹难。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夜》,散文集《巴黎的麟爪》,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徐志摩广为流传的,除了他的诗还有他的私生活。 才女林徽因 徐志摩 二任妻子陆小曼 发妻张幼仪 教学流程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徐志摩 徐志摩和康桥 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写作背景 而徐志摩跟康桥的缘分,远不仅如此。 1922年,第一次离开康桥,写下长诗 《再会吧,康桥》 1926年,再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第三次也是告别的一次,留下诗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其实是徐志摩留给康桥的告别礼。 教学流程 三、诵读通大意 听范读,给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注音;自读,弄清字面意思。 教学流程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箫( ) pàn yàng xìng yú róu zǎo gāo sù lán shēng xiāo 四、整体感知 1.作者告别的对象是康桥,诗中都写到了哪些康桥的事物,思考这些事物在空间范围上有什么共同点。 教学流程 河畔的金柳 水底的青荇 康河 榆荫 清泉 青草 教学流程 2. 请简要梳理诗歌主体部分的内容及写作顺序。 那河畔的金柳,“那”是远指代词,站在康河远处望。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能看到软泥和招摇,站在康河旁近观。那榆阴下的一潭,“那”是远指代词,站在康河旁远望。 教学流程 五、意象把握 金柳 软泥 青荇 油油的 柔波 清泉 天上虹 青草。 提示:所选实景本身具有柔、软、轻、微、细、清、小等特点;景物的修饰语具有色彩鲜明、质地柔软、状态饱满、清澈透明等特点。 新娘 艳影 彩虹似的梦 星辉 提示:其它意象具有富含生机、美丽、色彩鲜艳、明亮的特征。 青荇水底招摇图 挥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艳影图 意 象 找出文中描写的由意象组成的美好画面。 给画面取名。 榆荫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图 黄昏夏虫图 教学流程 西天的云彩,和东方的朝霞相比,西天意味着时间的消逝,意味着即将过去;夕阳中的新娘,夕阳意味着白天即将过去;揉碎在浮藻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