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2. 培养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自强精神。 3. 树立自强意识,在生活中践行自强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先哲极为赞扬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中早已有过论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综合性学习,来看看古人的自强不息精神究竟有什么内涵。 志在千里:自强故事大家读 名言警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自强故事: 古代故事 悬梁刺股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现代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等 水稻之父———袁隆平 不同时期的人物精神表现 不同时期的人物精神表现 不同时期的人物精神表现 说说你所理解的“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来源 天体出于自身的本性而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君子处世,也应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含义 体现在对个体理想的坚持、对困难的克服、对家国梦想的追求…… 意义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成果展示与分享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一个方法,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苏秦刺骨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一头绑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 成果展示与分享 交流搜集资料的方法。 报 刊 书 籍 请教 他人 网络 检索 对青少年,这份报告也给予了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 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进行一次演讲活动。 各组选派组员参加演讲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