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综合探究:明治天皇PK光绪皇帝》 王龙:光绪皇帝向左 明治天皇往右 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光绪与明治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泱泱大国拥有“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狭小岛国“万世一系”的天皇。在同样被西方列强炮轰国门蚕食威逼的的危急关头,他们奋起图强,变法维新,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历史老人仿佛对于光绪过于残酷,而对明治太过恩宠。明治维新演奏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惊天绝响,使日本的国家变革获得巨大成功,一跃成为近代列强,雄心勃勃地“与万国对峙”;而光绪的变法仅历103天就惨遭失败,谱就一曲国脉悲歌,绘出一个帝国的死亡拼图。 当明治天皇以“民族之父”的形象光芒四射蜚声东瀛时,光绪皇帝却以“瀛台之囚”的身份独尝生命最后的悲凉时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他们同为一国之君,命运却为何如此大相径庭? 一性格篇:羊奶驯化与狼奶哺育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经历,对其禀赋气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光绪17岁亲政,明治16岁亲政,同样是少年登基,勤于学习,本来都应大有作为。然而光绪在慈禧的控制驯化下成长,明治则在武士的拥戴下即位。光绪对慈禧敬之若神,又畏之如虎,明治则崇尚勇武,好勇斗狠,对身边的武士师傅佩服有加。光绪长年生活在慈禧的冷酷威压下,养成懦弱动摇,乖戾任性的矛盾性格,明治则在武士们的精心塑造下成为果敢勇武、具有强烈武士道精神的新型天皇。截然相反的性格,埋下了他们后来同途异运的人生伏笔。 中国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光绪特殊的成长史,更是一部辛酸不幸的奴化史。慈禧作为中国近代中上举足轻重的女人,其权力欲望之强,古今罕见。当时的清王朝,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已经“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然而,面对这样艰难的时局,慈禧仍置国家社稷于不顾,首先考虑的仍是满足自己的政治欲望。她之所以将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扶上皇位,完全出处一已之私,因为载湉的母亲是她的亲妹妹,幼主即位,容易驾驭,不致于大权旁落。光绪只不过是她君临天下的御案上一个不可缺少的摆设罢了。 慈禧为了长期操控皇权,将光绪从小驯化为惟命是从的提线木偶。可谓煞费心机,毫不手软。天生孱弱的光绪在她的“威权”教育之下,不但没有培养起坚强自信的品格,反而变得更加胆怯懦弱了。 为了让光绪心悦诚服认定自己才是他的母亲,慈禧严格实施“威权”教育,处心积虑地制定了断亲情、立威严、传孝道的教育方针,让光绪不伦不类地称呼她为“亲爸爸”。据慈禧的贴身女官德龄公主在《瀛台泣血记》中回忆: ———当光绪初进宫的时候,太后就嘱咐那一班服侍他的人,像灌输什么军事知识一样的天天跟他说,使他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醇王福晋的儿子了,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 既然是母亲,本该给幼年入宫的光绪一份母爱和关怀,可慈禧为了在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强化她绝对权威的形象,使其言听计从,她无时无处不滥施淫威: ———西太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呵斥之声不断,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太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 长此以往,导致后来光绪连听到锣鼓吆喝之声,也吓得脸色大变。光绪每天必做的功课,是到慈禧面前去跪而请安,“不命之起,则不敢起。”德龄回忆说光绪帝“一至太后前,则立严肃,若甚惧其将死者然,有时似甚愚蒙。”其母子之间,严厉之甚,根本没有一点儿人伦亲情的味道。 由于幼年光绪经常受到慈禧的严斥和惩罚,加之年龄又小,宫中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太监们未免见风使舵,对他心存不敬。光绪自幼性情敏感,体弱多病,经常“腹痛不思饮食”,由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