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活动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目测课桌的长、宽、高,并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你的顺序是 、 、 。 活动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2. 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是正确的?说出你的做法。 ①用一根线作为标准,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 ②用一拃或身边的其他物体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倍数后,再进行比较。 活动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3. 每名同学估测的课桌长、宽、 高的结果相同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活动可知,各人估测的结果差异较大,原因是没有规定一个公认的标准。 1.测量定义: 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作单位。 18 世纪中后期,国际计量大会将米确定为国际制长度单位。 1.在 国 际 单 位 制(SI) 中, 长 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 2.长度单位及换算: 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和纳米(nm)等。 王磊身高:15.6 、 教室门的高度:2.0 、 指甲宽度约0.8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分米 米 厘米 试一试 毫米 千米 km 扩展单位 分米 dm 扩展单位 厘米 cm 扩展单位 毫米 mm 扩展单位 微米 μm 扩展单位 纳米 nm 扩展单位 米 m 基本单位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长度单位换算记忆方法 注意:km、m、mm、 μm、nm从大到小进率为103 m、dm、 cm、mm 从大到小进率为10 4.长度的换算: 42cm=_____nm 42cm= 42×107 nm= 4.2×108 nm 500μm=_____m 500μm=500×10-6m=5×10-4m 技巧:系数×倍数;最后化为科学计数 眼见为实 单凭感觉并不可靠,只有借助于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的测量 直尺 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三角板 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 0~8cm 1mm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1. 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2. 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如图 5-4 所示。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3.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2.78cm 3. 测量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把测量结果填写到下表中,并注意单位。 活动: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和宽 4. 自制一把分度值为 1 cm 的刻度尺,并用它测量教科书的长度,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活动:用刻度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和宽 估读值不一定相同,测量结果不一定相同 思考与讨论 1. 用相同的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长度,测量的结果相 同吗?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什么? 2. 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测量的结果相同吗?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什么? 分度值不同, 测量结果一定不同 4.误差与错误 物体的真实长度(真实值)是唯一的,测量值不唯一。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与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环境都有关; 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少。 错误的原因:使用工具的方法不正确、因粗心看错了数值等。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位数、测量单位与原测量结果一样。 减少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4次,测量值分别是1.32cm、1.53cm、1.33cm、1.35cm,算出的平均值是 。 1.33cm 在国际单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