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内在原因和方向。(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防范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意义和措施。(人地协调观) 目标一 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形式 举例 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 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 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拓展延伸 通常情况下,通过自然过程跨境转移的污染物浓度一般在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对接受国造成严重的威胁,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威胁接受国的环境安全。 3.污染物的人为跨境转移 (1)根本原因 (2)主要方向 (3)影响 地区 影响 输出国 减少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废弃物处置成本,缓解国内公众舆论压力 接受国 使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思考 发达国家为什么向外转移污染物,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接收污染物? 答案 发达国家转移的原因:公众对污染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导致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 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降低原料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拓展延伸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特点及危害 特点 危害 直接性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长期性 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全球性 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 主要方向 原因 人为原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①环保意识的差异;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环境标准的差异;③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④立法的缺陷;⑤部分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 基于自然因素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源所在地向邻近国家或地区的转移 ①污染源:没有进行污染物处理或没控制好;②动力机制:大气环流(风)、水循环(河流、地下水)、洋流等 3.“洋垃圾”跨境转移对接受国的危害 (1)“洋垃圾”大量囤积,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洋垃圾”的不合理处理,加剧区域环境质量恶化。 (3)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 (4)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接受国经济秩序等。 我国有关部门在送交世界贸易组织的文件中指出,发现大量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混合在可回收的固体垃圾中,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环境。为保护我国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要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禁止高污染固体废物的进口。据此完成1~2题。 1.大量固体垃圾从境外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是( ) A.大气环流 B.正常贸易 C.河流径流 D.走私 2.下列国家最有可能成为替代我国接收这些固体垃圾的是( ) A.加拿大 B.俄罗斯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大量固体垃圾从境外进入我国主要通过正常贸易,不是通过自然环境中的介质,A、C错,B对;走私固体垃圾是违法行为,数量也很有限,D错。第2题,固体垃圾虽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会对输入地环境造成破坏。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为追求经济效益,对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