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0880

4.8.1 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 教学设计 (表格式) 北师大版(2024) 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62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2024,北师大,格式,4.8.1,探究
  • cover
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 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学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8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中的内容。《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是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本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食物中贮存着能量、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 课标分析 本课时对应的新课标内容要求为:大概念5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重要概念5.1 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学习活动建议“探究几种食物能量的差异”;大概念6 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重要概念6.2 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大概念9 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造相关产品。学业要求为: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教学提示中的活动建议为:探究几种食物能量的差异。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进行食物能量的测定,但难以规范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步骤;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可以依据实验原理对已有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 (2)学习内容分析:通过五年级科学中《物体的传热本领》的学习,学生了解保温的原理及方法;通过六年级科学中《能量的转换》的学习,学生了解能量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 (3)学习环境分析:本节课利用多种生物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为学生提供真实、直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说明食物中贮存着能量,初步形成物质的分解伴随着能量的释放的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说出不同食物含有的能量不同,发展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发展批判思维,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 (4)通过比较不同食物的能量,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测定食物中贮存能量的原理。 ②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2)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原理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实验器材 100 mL量筒、锥形瓶、石棉网、试管、玻璃导管、易拉罐、双层玻璃杯、火柴、温度计、铁丝、不同的食物(花生、粉丝)、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燃烧样品使一定体积的水升温,1ml水的质量为1g,受热时每升高1°C所需能量为4.187J。 实验设计思路与创新点 (1)实验设计思路: ①以“麻辣粉丝”和“花生糖”中主要食物的能量是否相同为情境,引入主题“探究不同食物中贮存的能量”。 ②参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测定花生种子的能量,记录数据。 ③进行实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装置的不足、提出实验装置改进措施。 ④利用改进装置测定不同食物的能量,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⑤通过对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二次改进,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实验装置改进的有效性,思考对合理膳食的启发。 (2)教材实验的不足: ①大量热量散失在空气、铁罐头筒中,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②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教材的实验未使用石棉网,操作不规范,如使用石棉网,热量会散失在三脚架和石棉网中。 ③实验器材中的样品架在大部分实验室中不易获取,铁罐头筒的三角形通风口在制作及使用过程中易划伤手。 (3)创新点: ①通过化学实验“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