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5859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480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答案,上册,八年级,语文,2025-2026
  • cover
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 通假字:“往之女家” 中 “女” 同 “汝”,意为 “你”。 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 中 “丈夫” 古义指成年男子,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 中 “淫” 意为 “使…… 迷惑”;“贫贱不能移” 中 “移” 意为 “使…… 改变”;“威武不能屈” 中 “屈” 意为 “使…… 屈服”,均为使动用法。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 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 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 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三)文章结构与主旨 结构:文章开篇景春提出 “什么是大丈夫” 的论题,并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孟子先运用比喻论证,以 “妾妇之道” 类比公孙衍、张仪之流的行为,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主旨:探讨 “何谓大丈夫” 的问题,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大标准,即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和威武这些外部因素都不能使之惑乱、动摇和屈服。 (四)重点问题梳理: 大丈夫的标准如何理解:“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是大丈夫应坚持的根本原则,体现了对 “仁”“礼”“义” 的坚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是大丈夫在得志与不得志时的处世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大丈夫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极端情况时应有的操守。 现实意义: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应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单于使卫律召武①受辞。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③并咽之,数日不死。 (班固《汉书·苏武传》) 【丙】 子思④居于卫,缊袍无表⑤,二旬⑥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刘向《说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