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27477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体液调节第一节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275255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调节,体液,通过,学案,课件,实现
    (课件网) 第三章 体液调节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课标要求] 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一 考点一 活动:分析体液调节的发现过程 1.探究者:斯他林。 2.假说 小肠黏膜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送到_____,刺激胰腺分泌消化液。 胰腺 4.结论 (1)斯他林把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_____。 (2)正常生理状态下,当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肠黏膜细胞即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运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更多的胰液,有利于进一步的消化过程。 [提醒]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不是胰腺分泌的,只是作用于胰腺。 促胰液素 × (1)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 促胰液素由分布在肠黏膜上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 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 (3)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彻底破坏神经结构,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并使盐酸对小肠黏膜造成刺激。(  ) × √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 _____。 (2)根据①②对照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 _____。 (4)根据①③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 稀盐酸不是通过血液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 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的实验与沃泰默的实验相比,巧妙之处是 _____ _____。 斯他林的实验将小肠黏膜在体外与稀盐酸一起研磨,获得提取液,与沃泰默的实验相比,直接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实验结论更让人信服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图解 (1)促胰液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胰液的分泌既存在激素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 √ 1.在发现促胰液素(一种多肽类激素)之后,科学家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实验中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该研究不能说明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解析: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不合理。 √ 2.(2025·杭州北斗联盟高二期中)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胰液的分泌只有激素调节 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 C.切除胃,直接用食物刺激小肠也能导致胰液的分泌 D.斯他林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解析:胰液的分泌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A错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细胞发挥作用,其不能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B错误;由题意及题图可知,盐酸的作用会使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导致胰液的分泌,切除胃,直接用食物刺激小肠不能导致胰液的分泌,C错误;斯他林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他成功发现促胰液素的关键,D正确。 考点二 考点二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