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1241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7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收录的现当代诗歌作品,以炽热的情感与新颖的意象,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祖国、对时代的深情告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视角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既倾诉了对祖国贫穷落后的痛心,也洋溢着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朦胧诗中 "以小我映大我、以真情诉赤诚" 的经典之作。 教学实践中,需引领学生穿透诗歌的朦胧意象,把握朦胧诗 "意象象征、情感内敛" 的文体特质,体会诗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祖国复杂而深沉的爱。构建 "三位一体" 研习体系:考据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对诗人情感的影响,辨析诗歌 "意象叠加、情感递进" 的艺术特征,品鉴其 "真挚细腻与雄浑壮阔并存" 的语言风格。通过阶梯式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深沉的吟咏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与情感张力,积累与时代变迁、诗歌意象相关的文化知识,梳理全诗的情感脉络。 写作专题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可借鉴本文 "以具象意象承载抽象情感" 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建立 "意象 — 情感" 的映射模型,将对祖国、对生活的情感寄托于具体事物,实现 "抽象情感具象化" 的表达效果。名著导读环节可关联舒婷的其他诗作(如《致橡树》),培养学生从诗歌中体悟个体与时代关系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1)培养学生饱含深情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诗歌中新颖意象(如 "老水车"" 矿灯 ")的象征意义,理解" 我 "与" 祖国 " 的辩证关系,积累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知识,提升现代诗歌的鉴赏素养。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体系,梳理 "苦难 — 希望 — 新生 — 承诺" 的情感递进脉络,理解诗人对祖国 "既爱其伤痕也信其未来" 的复杂情感。 (3)通过与艾青《我爱这土地》对比阅读,体会不同时代诗人表达爱国情怀的差异(直白与朦胧、激昂与深沉),深化对 "爱国情感多元表达" 的理解。 (4)组织思辨研讨活动,探讨 "个人与祖国" 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联系现实思考青年一代的时代使命,实现诗歌情感与当代生活的共鸣。 (5)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 "意象的象征性与情感的私语化" 结合的技巧,学习 "以小我写大我" 的表达方法,强化诗歌创作中 "个体体验与集体情感" 的融合意识。 写作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结合本文 "用意象承载情感" 的手法,指导学生在诗歌创作中运用 "意象集群法":围绕核心情感(如亲情、乡情),选取 3-5 个相关意象(如 "老照片"" 炊烟 "),通过意象的叠加与串联,使抽象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名著导读 朦胧诗中的家国情怀 1 引导学生赏析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时代思考与个体情感,培养从诗歌中理解特定时代精神的能力。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深入理解《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为朦胧诗经典的文学地位,感受中国现当代诗歌中 "个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的精神内核,从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中汲取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增强对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系统积累诗歌中的特色意象与词汇,如 "老水车"" 矿灯 ""稻穗" 等象征祖国苦难与希望的意象,"迷惘"" 深思 ""沸腾" 等表现情感变化的词语,理解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等隐喻句式的表达效果,提升诗歌语言的鉴赏与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分析诗歌从 "祖国的苦难" 到 "祖国的希望" 再到 "我与祖国共新生" 的情感逻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读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 "具象与抽象" 的辩证关系,提升形象思维能力;探讨 "个人梦想与中国梦" 的关系,强化迁移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欣赏本文 "深沉而不晦涩,朦胧而不模糊" 的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